中华民族读书文化并没有很好地被研究,都是停留在诸子读书法,停留在孔子的《论语》上面。事实上,中国的读书跟世界上很多民族的读书不一样,中国的读书是以学取仕的,中国的官员从孔子开始就是“学而优则仕”,接着做了官以后,“仕而优则学”,这样的读书文化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动的。尽管有买官卖官的情形发生并流传,但绝大多数的古代官员都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的。在古代,学做官就是学政治学、伦理学和社会管理。
我们中国的阅读学最值得研究的是阅读文化。谈及阅读学的问题,我们的阅读学基本上不称为学,我们只有阅读历史。因为欧美国家的小学都有阅读课,我们小学只有语文课的诵读。老师告诉你这里意味着什么,这个阅读理解,你必须死记硬背。我们的阅读很僵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学。而在最需要有阅读学的大学,阅读文献、阅读资料、阅读专著必须要有规律性研究,但是我们也没有。
“全民阅读”说了那么多年,“全民阅读学”研究过“全民阅读”应该是什么,“全民阅读”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吗?“全民阅读”是成年人的阅读,不是学前儿童的阅读,也不是小学生的阅读,但是这些阅读都包含在“全民阅读”的大内容里面。此外,我们国家为什么倡导“全民阅读”,也是阅读社会学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日本明治大学的一个教授写了一本书《阅读的力量》。书中提到,他跟高中同学上了大学,十几年他们两个人创办一个读书会,现在由于工作等条件不方便就停止了,而在这几十年中,这个读书会就只有两个人。我们对读书会的各种形态、模式及效果都要做研究。通过我们对读书会的系统研究,就可以形成全国读书会。
与此同时,读书会线上线下的互动和运作规律都需要很好的研究。线下线上该怎么弄,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阅读活动应该怎么样更好的开展?现在VR(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技术马上要铺天盖地了,眼镜片夹在手机上就可以当VR看了,这样的话可以在VR条件下参加读书会。这些东西也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研究的对象。
阅读的内容也需要仔细考量。读书会是一个交流性质的阅读平台,事实上是多人阅读的平台。读书本来是私人化的行为,但是读书会是多人进行阅读,通过互动造成新动力可以形成新的阅读效果。
读书会社交平台 2016.10.19文/聂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