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3日 星期四
“窃茶大盗”福钧的中国之行
罗伯特·福钧

    植物学家福钧曾在19世纪中叶潜入中国,在中国人鼻子底下窃取中国的茶叶机密。他的冒险行动收获巨大:现在,全世界的茶消费每年达9000亿杯之多!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历史学家关注过福钧过去执行高风险任务的情况。但英国茶道爱好者、纪录影片制片人、法学家威利·佩雷尔施泰因揭示了前大英帝国经济文化史中的这个重要插曲。他历时4年的研究证明,福钧当年的冒险活动乃是一种经济间谍的活动。

    锁定目标:茶叶

    19世纪40年代,尽管有来自布鲁斯兄弟1830年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开辟的茶叶种植园的竞争,中国仍是世界上第一大茶叶生产和供应国。对布鲁斯兄弟十分不利的是,他们生产的茶叶质量太差,根本不可能与中国的茶叶媲美。

    1834年,自1599年以来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的东印度公司丧失了茶叶进口的垄断权,自己生产茶叶就成了这个贸易巨头的主要目标。在茶叶贸易上依赖中国的东印度公司,想移种中国茶。为此必须找到能刺探到中国茶叶生产秘密的专家,他们把目光转向了福钧。因为福钧对中国比较了解,1842至1845年间,他曾作为伦敦园艺会领导人在中国呆过一段时间。

    受东印度公司的派遣,福钧于1848年6月20日从南安普敦出发前往香港。

    但这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佩雷尔施泰因从保存在英国图书馆里的东印度公司资料中发现了一份命令,命令是英国驻印度总督达尔豪西侯爵发给福钧的。命令说:“你必须从中国盛产茶叶的地区挑选出最好的茶树和茶树种子,然后由你负责将茶树和茶树种子从中国运送到加尔各答,再从加尔各答运到喜马拉雅山。你还必须尽一切努力招聘一些有经验的种茶人和茶叶加工者,没有他们,我们将无法发展在喜马拉雅山的茶叶生产。”福钧毫不犹豫地充当起了间谍角色。

    化装潜入 大量盗取

    1848年9月,福钧抵达上海。他弄了一套中国人穿的衣服,按照中国人的方式理了发,加上了一条长辫子,打扮得让乡下的农民认不出他是欧洲人,然后向以盛产绿茶闻名的黄山进发。陪同他前往的有来自产茶区的两个中国人。他们帮助他隐瞒了身份。

    面对丰富多彩的各种植物、满山遍野的绿色茶树,福钧兴奋不已。每走一段路,他都要纪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跋涉于萧茶区的过程中,福钧发现,这里多雾的气候和富含银元素的土壤很适于种植药用茶。他由此了解到何种气候和土壤才适于种植优质茶。在宁波地区,他采集到许多茶种。

    秘密偷运 招募能人

    福钧将茶种和试种的茶树苗秘密的分批发往加尔各答。1849年2月12日,在途经香港时,福钧又到著名的红茶区武夷山考察了一下。其间打听到了一些茶道秘密,还了解到了使绿茶变成红茶的过程。

    福钧准备回印度。他在回印度前招聘了8名中国工人(6名种茶和制茶工人,2名制作茶叶罐的工人),聘期3年。1851年3月16日,福钧和他招聘的工人们乘坐一只满载茶种和茶树苗的船抵达加尔各答。他们的到来将使喜马拉雅山的一个支脉的山坡上增加两万多株茶树。

    最大的受害者:中国

    3年后,福钧终于完全掌握了种茶和制茶的知识和技术。回到英国后,福钧发表了他的旅行手记,删去了原稿中与他的间谍使命有关的细节。

    1853~1856年,福钧又到中国呆了3年,目的是进一步了解花茶的制作技术,招聘更多的中国茶叶工作者到印度去帮助东印度公司扩大其茶叶种植规模。

    与此同时,在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山坡上,茶叶产量不断增加。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到1903年,这个比率却上升到了59%。中国人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茶叶机密是怎样泄漏出去的。当时,在世界上销售给西方人的茶叶中,中国茶叶所占的比率下降到了10%。

    现在,在中国,只有在杭州茶叶研究中心能看到福钧写的书。但是,没有任何人知道他曾在中国充当英国间谍。

    中国网2016.10.20   综合报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