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6日,也就是日本海啸地震过后一个月,笔者亲历了日本人的灾后重建。我和一组志愿者一起行动,这组志愿者的任务是给灾民“泡脚”,这让我很奇怪,都什么时候了!还想足浴的事?
在“泡脚志愿者”培训会上,讲师告诉大家:“大部分灾民一个月都洗不了一次澡,你们给他们泡脚,对他们来说是次享受,能让他们放松。而且肌肤接触最容易让陌生人之间产生信任,只要信任你们,就会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你们晚上回来再把这些告诉班长,班长汇总后告诉组长,组长汇总后告诉给组织者,组织者汇总后告诉志愿者中心,志愿者中心再根据这些需要安排新志愿者……”
志愿者做的这一切,除了为了灾民舒服外,还要带回灾民的需求。当地朋友说,日本很少有异性按摩。但这次给灾民泡脚,却要异性服务异性,目的是要让被服务的人舒服,舒服就能讲真心话。讲师特别解释:“不用担心发生恋爱,都是老头老太太。”
在日本,内向的人很多,而且大多数日本人,不愿意求助别人,有困难就忍着,因此,怎么掌握灾民需求,就被当做很重要的事。“按摩拿需求”,就是志愿者们总结出来的。
足浴培训会持续将近四个小时,讲师讲了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不要上来就问不舒服的问题,千万不要出现这样的对话:孩子呢?失踪了。亲戚呢?联系不上了。家产呢?冲没了……“要等双方气氛融洽后,让对方主动谈。”
更细致的问题不断被提出。一个女孩问:“如果对方想要我照顾孩子怎么办?”讲师答:“你告诉对方,你没有看护小孩的资格。要是对方还坚持,你就请示班长,但不要主动跟灾民说自己有看护小孩资格,如果你说你会看护小孩,灾民就会照顾你的感受,想着给你提供表现机会,这实际上可能加重灾民负担。”
一个女孩问:“要是对方(被按摩的人)到时间不愿走怎么办?”讲师答:“一边按摩,一边聊天,很可能聊聊地忘记时间,但这个时候按摩的人,不要说‘到点了,您该走了’,这样会让对方伤心的。这个时候你就让旁边送水送毛巾的志愿者说‘到点了,还要服务别人’。”
一个女孩问:“第一次见面要不要摘口罩?”讲师答:“和灾民见面打招呼的时候要摘下来,泡脚时就很自然地戴上。对方就不会察觉,否则会让对方觉得不礼貌。”
当地朋友说,“因为比较急,这次培训算是比较粗了,要搁平时,哪怕两天的工作,也要拿出一天来培训。”
培训结束后,近百个互不认识的男女,迅速组成三个组,几分钟内产生组长,每个组又迅速分成几个班,然后产生班长。整个过程不超过半个小时,看起来一盘散沙的人们,便高度低组织化了。
《壹读》2013.4.223文/林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