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涂谦以十六大以来落马的72名省部级官员为样本,对其基本特征分析后认为,中国省部级腐败高管的腐败时间跨度较长,且在此期间被提拔现象普遍,官员腐败一般9年后东窗事发。“钱、权、色”是腐败的高发领域,腐败的高发年龄段为52岁至62岁。该研究报告被选入《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52岁至62岁为腐败高发年龄段
在涂谦的文章中,搜集的72名省部级腐败官员分布于2003年至2011年,其中2007年数量最多,达到14人。
年龄在56~62岁期间的31人,占43.1%;49~55岁者19人,占26.4%;63~69岁者20人,占27.8%;70岁以上为2人,占2.7%。整体平均年龄为59.71岁。
在72个腐败高官案例中,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1名,是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正部级官员17人,副部级51人,中将级别2人,少将级别1人。
近八成官员腐败期间职务能得到晋升
官员腐败一般9年后东窗事发
在55个有明确的腐败时间跨度的样本中,时间跨度为10年以上者21人;5至9年者25人;5年以下者9人;平均时间跨度为8.5年。这意味着腐败官员在第一次做出贪污或受贿等腐败行为后将近9年才东窗事发。这其中,跨度最长者为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达18年;跨度最短者是原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仅为两个月。
涂谦认为,从官员在腐败时期内担任的职务来看,除辽宁省原副省长刘克田、湖南省高院原院长吴振汉、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等少数人外,其余高官在腐败期内的的职务均有变动,甚至有近80%的腐败官员职务得到了晋升。其中,陈良宇从厅局级干部成长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何闽旭由浙江省劳动厅副厅长提拔为安徽省副省长。“这些事例都意味着,腐败高官在此期间不仅能够‘自保安全’,而且还能经受组织考察、离任审计、财产申报等一系列外围挑战,到更高的领导岗位把持更大的权力。把持权力越大,其暴露的可能性越小,如此恶性趋势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政治领域腐败主要是买官卖官
“钱、权、色”是腐败高官的共同特征
涂谦表示,在他搜集的72名高官中,经济领域发案率最高,有60人。
省部级高官在政治领域的腐败主要表现是为他人职务升迁变动、人事录用和干预案件处理等提供便利。在所有案例中,有31人涉及政治领域腐败,接近半数。政治领域的腐败主要集中于买官卖官。不少腐败高官同时渗透于经济和政治领域,“复合型”腐败现象明显。
另外,有不少高官在生活作风上存在严重腐化,在所查处的72名腐败高官中,有22人有长期包养情妇、道德败坏的问题,占33.3%。在包养情妇的官员中,为数不少是为情妇谋取利益而落马。其中,还有因情妇举报而后院起火导致自己腐败行迹暴露的高官。
“钱、权、色”是腐败高官的共同特征。《深圳晚报》2012.10.16
文/陈简 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