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宇航
5月中旬的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田里的黑青稞长势喜人,糌粑加工厂机械声轰鸣。“黑青稞现在成了‘金疙瘩’。”种植户央金卓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变“黑”成“金”的,不止黑青稞。近年来,隆子县依托黑青稞、黑白花奶牛、黑藏鸡以及黑藏香猪“四黑”特色农牧业产业,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在海拔4000米的隆子县加玉乡黑青稞种植基地,科研人员正用分光测色仪检测穗粒的花青素含量。“每粒黑青稞都藏着高原的基因密码。”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科研人员朗杰说,“黑青稞花青素含量是普通青稞的3倍,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科技赋能的成果。”
2014年起,隆子县将黑青稞列为特色支柱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和科技推广,黑青稞种植面积从1.3万亩扩展至现在的3.05万亩。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覆膜种植技术,黑青稞亩产从490斤升至650斤。在西藏稞源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发酵罐中翻滚的青稞酒液正进行着分子级蜕变。“我们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的低温发酵技术,让青稞酒保留了92%的营养成分。”该公司技术总监王强指着生产线上的二维码溯源系统说,每瓶酒都能追溯到具体的种植地块。
在隆子县玉麦乡藏香猪养殖场,湖南援藏工作队引入的基因测序技术,让黑藏香猪的生长周期缩短40天。“我们还给每头猪佩戴智能耳标,可实时监测体温、运动量等28项数据。”玉麦乡藏香猪养殖场负责人黄煜宸轻点手机,屏幕上立即弹出3000头藏香猪的健康档案。
在该养殖场,猪粪经过沼气池发酵,转化为有机肥反哺青稞田;废水经四级沉淀处理,灌溉200亩蔬菜大棚。“我们实现了零排放循环发展。”黄煜宸指着覆盖光伏板的猪舍告诉记者。
在隆子县聂雄乳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黑白花奶牛的乳汁提纯工作。“这条生产线能将牛奶中的乳清蛋白提纯率提升至98%。”车间主任次仁旺堆说,“以前我们只能卖鲜奶,现在能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奶酪、面膜基底液等12种产品。”
在忙措村藏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物联网监控系统实时显示着3万羽黑藏鸡的活动轨迹。“我们给每枚鸡蛋贴上区块链溯源码,客户扫码就能看到鸡舍的实时画面。”合作社负责人洛桑扎西展示着4元一枚的富硒鸡蛋说,“去年光电商渠道就卖了200万枚。”
全产业链思维,正在重塑隆子县的产业版图。“曾经藏在深山的‘四黑’,如今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金钥匙’。”隆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技赋能的共同作用下,隆子县正谱写着“一县多业”的高原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