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广州开发区出台“新质生产力30条”——
实施七大合伙人行动 构建现代化产业生态

  ◎本报记者 叶 青  通讯员 焦婵娟

  “我们致力于打造离成功最近的创业热土,总有一款政策适配企业发展需求。”3月31日,在广州开发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秘书长陈超向全球企业家发出邀约。

  当天,广州开发区发布《关于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新质生产力30条”),推出30条覆盖投资、创新、产业、生态等方面的措施,聚力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

  作为该区聚焦新质生产力“1+15+5”政策体系的统领性政策,“新质生产力30条”在全国创新推出“投资、项目、创新、企业、产业、园区、生态”七大合伙人行动,全力构建“投资首选、创新引领、产业集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破解创新难题

  “新质生产力30条”中首创的“投资合伙人”理念,变“单向投资”为“双向奔赴”,通过“降门槛、指方向、强激励”组合拳激发投资活力。“降门槛”,让企业“能投”,外资奖励门槛从1000万美元降低到500万美元;“指方向”,让企业“敢投”,政策重点支持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强激励”,让企业“愿投”,重点产业项目支持比例最高可达20%。

  广州开发区转变角色,从“政策供应商”转变为“创新合伙人”,提供全链条政策扶持,让企业聚精会神搞研发,放心大胆搞创新。

  “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痛点,我们依托包括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在内的‘新质生产力企业’梯队式成长培育链条,构建全生命周期、分类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刘俊说。

  “新质生产力30条”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发资助门槛从500万元降低到200万元,政策覆盖面扩大30%以上。

  为解决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研发试错成本高等痛点和堵点,“新质生产力30条”设立仪器开放共享扶持,发放1000万元创新券,并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建设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让“超级平台”产出“超级成果”。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难题,“新质生产力30条”对成果转化“先补后投”,提供最高300万元补助和500万元天使投资。此外,该政策还设置1000万元资金支持应用场景示范,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鼓励产业升级

  广州开发区以“产业合伙人”行动推动“双轮驱动”,让企业真正成为新经济、新赛道的参与者、见证者、共享者。

  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新质生产力30条”首创土建技改、租赁技改等政策条款。

  “政策对工业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方式改造提升,分级分档给予最高3000万元扶持,对租赁关键设备和产线用于建设、生产,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广州开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谭志彬表示。

  “新质生产力30条”还鼓励汽车制造、新型显示等工业企业,面向本区软件和信创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行动,对入选该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清单的示范项目,经综合评定后,将按照项目投入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作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的‘链主’企业,政策中对于重点产业上下游项目落地、产业链协同和人才引进的大力支持,将进一步带动链上企业聚集,为重点产业的补链强链提供极大助力。”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李嘉文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