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日前,纪念唐燿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寻木探源 振业兴林》首发式举办。“唐燿先生毕生执着于科研探索,在木材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学术遗产。”中国科学院院士孙航说。
唐燿的一生,与我国木材学的发展紧密交织。他是我国木材学的开拓者之一,其专著《中国木材学》为中国木材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丝不苟完成每项试验
1931年,受植物学家胡先骕之邀,唐燿进入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开展木材解剖学研究,自此开始长达68年的木材科研生涯。1936年,由他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木材学著作《中国木材学》出版,该书奠定了我国木材学的学科基础。
唐燿在各项试验研究中提倡“不苟且、不因循、要彻底、要认真”的精神。在抗日战争艰苦环境下,他带领团队坚守科研一线。为测定木材收缩率、比重等关键数据,他要求研究人员取样数百枚甚至上千枚。
在进行锐叶青冈木材变异性研究时,唐燿带领研究人员为测定含水量取了160枚试样,为测定木材收缩率取了176枚试样,为测定木材比重取了140枚试样。他们在进行木荷材性研究时所取的试样更多,其中测木材基本比重取样422枚,测木材径向和弦向收缩取样194枚,测木材静曲强度取样80枚,为测木材纵纹抗压强度取样286枚,测木材抗剪强度取样321枚,测木材硬度取样230枚,测木材韧性取样92枚。每项试验他们都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认真完成。
“唐燿先生开拓的事业是全国木材科学同仁工作的起点,先生撰写的《中国木材学》系统构建了木材解剖与鉴定的理论框架,至今仍是学科经典。”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官本表示,“我们不仅要传承唐燿先生的衣钵,推进木材科学自信自强,更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先生的‘严谨求实、科学奉献’精神。”
坚守岗位保住全部标本
1939年,唐燿在四川乐山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木材研究机构——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馆),开展木材物理、化学、力学及工程利用等研究,为国产木材资源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中央工业试验所迁往上海。唐燿不愿抛弃多年苦心经营的木材试验室(馆),决心留在乐山,继续木材科研事业。但当时时局动荡,通货膨胀,这给科研带来不少困难。特别是乐山解放前夕,谣言纷纷,人心惶惶。唐燿不为所动,毅然组织职工坚守岗位,保住了试验室(馆)的全部标本、资料。
“唐燿先生经历了外敌侵略、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的复杂历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阶段在先生身上铸就了一种精神和力量。我在编写唐燿先生年谱的过程中,一直受到这种无形力量的推动。”中国林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希群说。
座谈会上,《寻木探源 振业兴林》首发。唐燿1982年的寄语“不苟且,不因循,要彻底,要认真,培养专家和通人。要分工,要协作,创组织,草章程,养成集体的生活,担当林产工业的创造人”,今日仍振聋发聩。当《寻木探源 振业兴林》的书页被轻轻翻开,唐燿手植的科学之木已亭亭如盖,其精神正如他毕生研究的木材纹理般,深深镌刻在我国林业发展的年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