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迅蚁科技派出的无人机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运输血液。 迅蚁科技供图 |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2月20日,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蚁科技”)联合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开展的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示范项目实现首航。装载着医疗物资的无人机,从达州市中心医院住院部起飞,约7分钟后便抵达该院10多公里外的分院,用时仅为车载运送时间的三分之一。
迅蚁科技品牌专员曹晓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杭州余杭出发,迅蚁科技在全国30多座城市开辟了300多条航线,包含医疗急救、同城即配、生鲜电商、邮政快递等场景。
眼下,全国多地掀起低空经济发展热潮。早在2020年,杭州就入选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近年来,杭州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快竞逐“天空之城”。截至2024年9月,杭州拥有近400家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年产值约260亿元,低空应用场景案例达79个,年飞行量达5万架次。
解锁应用场景
2021年3月,迅蚁RA3无人机在浙江省血液中心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之间运输血液样本,标志着国内首条无人机血液配送航线开通。此后,迅蚁科技在杭州开通医疗航线超50条,覆盖多家医疗机构,建起无人机血液配送、样本运输体系。“今年春节期间,公司的无人机涉医累计飞行980架次,涉及32个医院,里程超8000公里。”曹晓静说。
杭州发展低空经济的步伐不断加快。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信息管理科科长葛英杰介绍,2024年6月,余杭提出打造“中国飞谷”。余杭围绕电商物流、医疗服务、城乡治理、文旅等领域,推动低空经济融入、促进城市发展。
去年12月,杭州开通多条“低空巴士”,联通杭州未来科技城、萧山区湘湖湖山、上城区钱江新城、临安区青山湖、绍兴大禹陵,初步形成杭州市内、杭绍城际多方联通的低空交通网络。《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打造“低空+物流”“低空+治理”“低空+文体旅”三大应用品牌,加快探索“低空+客运”新业态。
“‘低空+物流’商业前景可观。”天目山实验室绿色民用航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研究中心工程师邵干说。邵干所在团队研制的全球首款吨级超级混动货运无人机“天目山三号”,设计最大有效载荷650千克,巡航时速160公里,可实现百米以内超短距起降,预期能以较低运营成本与现有物流体系融合。面向岛际物流运输需求,该实验室还研制出可水上起降的“天目山四号”无人机,设计货舱有效容积达1200升,航程500千米,预计今年开展原型机试飞。
不久前,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2024年度杭州市低空经济十大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及20个应用场景优秀案例。在杭州,低空经济的商用探索,成为政府支持下的常态化运行项目。从山村物资补给,到城区即时配送,再到载人旅游观光,越来越多低空消费场景正在被不断解锁。
探索安全管理
地面交通,有交警、交通灯、道路摄像头等维持道路秩序。把“路”修到天空后,空中交通秩序管理同样必不可少。走进浙江凡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可见频谱侦测、察打一体机、便携式反制盾等一系列低空防御设备。去年10月,该公司联合杭实集团在余杭启动了范围为10平方公里、针对600米以下空域的无人机管理试点项目。
“我们可以借助感知设备识别机型、分析轨迹,从而判断试点范围内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是否按规定航线执飞,是否存在风险。”浙江凡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涂钊锋说,根据试点情况看,城域复杂环境下,低空空域安全管控需要采用多技术协同的方式来实现。要研究多向量融合智能算法,采用软杀伤和硬毁伤相结合的手段打造梯度立体防御体系,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把技术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城市级低空安全全域管理探索经验。
《实施方案》提出,杭州要推进“基础网”“航线网”“飞服网”(以下简称“三张网”)建设,到2027年,建成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275个以上,开通低空航线500条以上,建成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三张网”全覆盖。
作为浙江省最早发展通用航空、探索低空经济的地区之一,杭州市建德市在通航产业领域集聚了一大批优质资源。当地计划与杭实集团合作,在真高600米以下空域,将基础设施、航线规划、飞行活动分别纳入杭州低空经济“三张网”中,实现建德和杭州的统一管理。
目前,由杭实集团旗下全资国有公司——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杭州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1.0已上线试运行。这一涵盖低空监管服务子平台、低空交通服务子平台、门户网站及移动App、支撑组件集等多个部分的服务中枢,将不断迭代更新,以一个数据底座构建服务端、监管端和安全端,为城市配送新模式提供安全飞行服务保障。
强化技术支撑
近日,天目山实验室自主研制的“天目山一号”氢动力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完成往返43.2公里的跨海飞行测试,全程飞行超90分钟后,续航仍有余量。
解决续航焦虑、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材料性能……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离不开前沿技术支撑。依托天目山实验室、浙江省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浙江省全省空间信息感知与传输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杭州建立起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的良好生态。
《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指出,杭州鼓励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等在杭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科技和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推动和强化区域内政产学研合作,鼓励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
“铝箔薄化能提升电池的综合性能,8微米(双面光)是当前技术工艺的极限。”天目山实验室青年科学家鲁园园告诉记者,团队与杭州五星铝业有限公司组建了联合实验室,针对电池铝箔中针孔形成与失效机理及控制技术开展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期能提高超薄铝箔的成品率,从而推动航空锂电池的发展。
飞行器对材料性能要求正在逐渐提高,而按照传统方式尝试配方、研发新材料,综合成本较高。为此,天目山实验室开发利用IDM-Alpha材料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快速设计虚拟材料并进行仿真测试,有效提升新材料的研发进度。
“比如,无人机机身、部件常用到的碳纤维,往往韧性不够,容易折坏。借助大模型,团队正在尝试用树脂基底增强碳纤维韧性,开发新型复合材料。”天目山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康鹏说,未来有可能出现一种修复胶水,一定程度上让用户能自行修复无人机受损部件,不必寄送到厂家,这一场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