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空降兵战车发射烟雾弹掩护攻击分队。 受访单位供图 |
◎陈为森 李洋洋 赵嘉昕
本报记者 张 强
“疼,你无法想象的疼。可我不能动,哪怕化作焦土。因为一旦暴露,牺牲的就不只是我一个人。”
“疼,但我的任务还没完成,我不能下战场。”
一边是潜伏在草丛中、烈火焚身却纹丝不动的伟岸身躯;一边是受伤不下战场,强忍剧痛仍然投身到演练任务中的顽强身影……舞台中央,灯光照射着两张坚毅的面庞,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让不少空降兵某部的官兵湿润了眼眶。
这是前不久,在空降兵某部大礼堂内上演的“十大优良传统”情景剧中的一幕。中士李杰说:“看完这场情景剧,空降兵‘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铁律观念在我心中变得更真实,更具体。”
“‘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不行就学,从来不怕掉底子’的好学品质,‘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铁律观念,‘一切为了作战,军政不分家’的强大合力,‘把支部建在坑道里’的组织保证,‘隐姓埋名、不图名利’的奉献精神,‘舍身堵枪口’的敢战血性,‘一个苹果传着吃’的战友情谊,‘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使命担当,‘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的实干精神,这‘十大优良传统’是空降兵部队一代代官兵,用信念和鲜血凝练而成的,是空降兵宝贵的精神财富。”该部宣传干事柴家涛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近年来,该部官兵聚焦使命,向战研战、向战攻坚、向实而行,不断开创训练转型之“新”,找准赓续空降兵优良传统的实践落点,让优良传统焕发新活力,孕育新内核。
强化使命担当
前不久,训练场上,由该部创新工作室研发的伞降训练模拟机正式投入使用。
训练中,随着操作员切换操纵按钮,模拟机内瞬间响起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一侧也吹来强劲的气流。参与训练的下士周嘉浩说:“通过模拟机,我们在地面也可以体验到‘空中离机’的感觉。这比传统训练更贴近实战。”
近年来,为提升实战化训练效率,该部成立创新工作室,让有特长和专业性强的官兵参与其中,不断创新更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器材。
“这是我们自觉对标优良传统,运用“科技+”手段为训练赋能,深挖彻改取得的成果。”周嘉浩所在营的政治教导员说。
记者了解到,该部始终坚持传承弘扬优良传统,让官兵在常学、深悟中,领悟空降兵优良传统的内核精髓,在自觉对标传统、回归传统、运用传统中不断强化使命担当。
“将优良传统运用到工作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起学习优良传统带来的改变,该部某连连长梁庆感触颇深。
那年,梁庆刚上任,恰逢单位引进了一批新装备。面对缺少借鉴资料、没有实操经验、技术难度大等实际困难,他和指导员带着大家重温第一代空降兵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奋斗故事,感悟空降兵“不行就学,从来不怕掉底子”的好学品质,为大家加油鼓劲儿。
梁庆说:“那段时间,大家铆足了劲儿,加班加点地钻研,有时候为了疏通问题堵点,经常和厂家专家‘煲电话粥’。最终通过不懈努力,连队官兵熟练掌握了新装备性能,让新装备快速形成了战斗力。”
提高战备效能
“破障不见工兵身影、物资补给从‘天而降’……”前不久,该部某综合训练场上,一场“科技感”满满的战术演练有序开展。战斗打响后,面对“敌军”设置的“障碍区”和“敌军”堡垒位置险峻等难题,该部某连连长龚成平指挥官兵巧用智能化无人装备,将“敌人”逐个击破,以极小的战损赢得了战斗。
演练结束后,龚成平说:“演练的胜利源于连队‘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的训练理念。”
“科技创新是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的关键。”该部领导深刻意识到,只有找准赓续优良传统的实践落点,才能不断创新传统内核,打赢未来战争。
他们瞄准未来战争特点,紧贴任务形势,以“向战研战抓好武器装备创新、向难攻坚突出训练方式创新、向实而行完善人才培养创新”为着力点,让优良传统为战斗力持续赋能。
“找准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瓶颈,是抓好武器装备创新的有利契机。”该部某营营长甄守宽介绍,一次,上级组织跨区域空降战斗演练,由于空中合成风过大,空投件着陆后较分散,跳伞员们花了很大功夫才找到空投物资,耽误了作战进程。为此,他们召集空降空投骨干,与地方技术人员合力研发出了“空投件定位寻找系统”,让部队在空降战斗中的集结速度相对以往缩短了近三分之二。针对空投大件装机流程复杂、耗时耗力,他们又研发出“重装空投遥控装载平台”,让重装装机速度时间缩短一半,大大提高了战备效能。
推动训练升级
“面对从未啃过的硬骨头,只要有‘技术加勇敢’‘革命加拼命’的坚毅和韧劲,亮出精神头、撸起袖子干,更新思维理念,创新模式机制,就一定能推动能力生成。”说起训练方式上的创新,该部某连指导员周东林说。
战政工作训练不同于日常训练,环节转折快、空间跨度广、人员类别多,一些战政骨干虽然平时训练考评成绩亮眼,但走上演训场仍会暴露一些问题。
通过集思广益、刻苦钻研,该部官兵研发出了“战政训练三维仿真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三维场景、立体声效、环境特效等功能,还能生成多个训练场景,营造沉浸式战政训练环境,让战政工作能力“水涨船高”。
战政训练方式的创新是该部向难攻坚、开创训练转型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训练最大化贴近实战,他们不断从优良传统中学习斗争精神、斗争哲学、斗争智慧,着眼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持续推陈出新,创新建设了拥有多套沉浸式模拟训练系统的“集约专修室”“空降综合模拟架”“VR心理疏导室”,部队战训战法不断创新升级,战斗力稳步提升。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该部领导介绍,为了让官兵把心思和精力用到部队建设上来,他们坚持为官兵办实事,为官兵解决后顾之忧,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他们还设立“创新工作室”,注重培养官兵“首创精神”,鼓励敢想敢为,积极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活动,大力表彰先进典型,营造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氛围。
如今,践行优良传统已成为该部官兵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标尺,“十大优良传统”正不断焕发强大活力和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