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新疆越冬水鸟数量超28万只

  科技日报讯 (记者梁乐)记者2月17日从新疆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今年全疆范围内共记录到越冬水鸟56种,数量超28万只。白头硬尾鸭、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新疆频繁现身,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

  据了解,今年初,新疆草原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中心)联合观鸟专家组建了6支监测队伍,会同新疆各地州县市技术人员,针对全疆44个监测单元、75个监测分区以及179个监测点的越冬水鸟,展开了全面细致的同步监测工作。本次工作监测面积约6.7万公顷,共监测到7目12科56种28万余只越冬水鸟,较上一年度同期监测结果有大幅提高。

  此次新疆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共发现1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白头硬尾鸭、黑鹳、卷羽鹈鹕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疣鼻天鹅、大天鹅、斑头秋沙鸭、花脸鸭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花脸鸭为新疆鸟类新纪录种。同时,当地还监测到2种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自治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侏鸬鹚)、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白眼潜鸭)。

  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当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玛纳斯湿地越冬的大天鹅数量达到943只,创历史最高纪录。

  春节期间,共有600多只天鹅飞临新疆库尔勒市。2006年起,“居住”在天山南麓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野生天鹅就一直选择库尔勒作为冬季安居地,至今已有19个年头。当地还设立了天鹅护卫中队,负责投食喂养、关爱救助等工作,为这些“水中精灵”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在此次越冬水鸟监测中,位于喀什市阿克喀什乡的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给观测人员带来不少惊喜。“经过观测,我们在该基地发现了25种、近1万只野生鸟类,其中就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白头硬尾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头秋沙鸭。”新疆动物学会理事丁鹏说。

  据了解,喀什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使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进行生态造林。经过多年努力,这里已经从一片荒芜的盐碱地变成了一个拥有3.8万亩林地和1万亩湿地的生态绿洲。丰富的生态环境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鸟类在此栖息和越冬,这里也成为喀什市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

  新疆草原生物灾害防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从数量看,今年监测到的新疆越冬水鸟数量较上一年大幅提升,增长了115%。这反映出新疆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更多水鸟前来越冬,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新疆是我国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全国4条候鸟迁飞通道中有3条与新疆有关。开展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可以进一步掌握越冬水鸟种类、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类型、受干扰因素等基础数据,有助于科学评估全国及新疆鸟类保护成效,为加强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