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星期一
成都灯笼:一抹亮丽“中国红”走向世界
——“年货经济新看点”系列报道之八

刘 侠  本报记者 滕继濮

  春节临近,成都“灯笼之乡”金堂县金龙镇的灯笼产业又迎来一年中的高光时刻。一辆辆满载红灯笼的快递车,频繁穿梭于乡镇街道,将这份喜庆与祝福送往千家万户。

  人们将喜庆与祥和的寓意,融入这火红的灯笼之中,悬挂在檐下门前,既是对过去一年平安顺遂的庆祝,更是对来年幸福安康的期盼。而在金龙镇人的心中,灯笼不仅仅是一种节日的装饰,更是致富的门道与手艺的传承。

  特色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走进金龙镇鸿发灯笼厂,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画面映入记者眼帘。裁剪、印制、缝灯面、穿钢丝、套灯架、拉金条……一个个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灯笼在工人的巧手下悄然“诞生”。

  “我们从去年10月中旬就开始忙碌,每天出货量在600箱左右,目前出货金额达60万至70万元。”鸿发灯笼厂总经理陈俊龙向记者透露,最近他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电话。

  金龙镇灯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末清初。20世纪80年代末,金龙镇的灯笼开始迈出家门,步入市场大潮。

  经过40余年发展,昔日的灯笼小作坊已“华丽转身”,成为现代化的大工厂。而这项传统民俗活动,也成为带动民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许多村民通过在灯笼厂家打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

  “我们家距灯笼厂300米,平时一个月挣4000多元,这段时间能挣到5000多元。既赚钱还能照顾家里,感觉非常好。”鸿发灯笼厂员工张女士说。

  为加速灯笼产业发展,形成特色化品牌,2021年3月,金堂县和德阳市中江县两地携手编制《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建设喜庆产业全产业链基地、金中灯笼加工中心、喜庆产品制作基地、智慧物流配送基地等10余个项目。

  目前,该园区已形成以灯笼设计制造、物流、销售全产业链为主,相关喜庆产品产业链为辅的灯笼产业链,建成鸿发灯笼厂、创意灯笼安装公司等灯笼企业,吸纳两地务工人员300余人,实现年产值7000余万元。

  传统工艺邂逅现代科技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成都裕盛靓彩工艺礼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靓彩礼品”)工厂内,激光雕刻机昼夜不息地运作,以光速在材料表面雕刻出细腻繁复的图案。从传统的龙凤呈祥图案到现代的极简线条,每种设计都被注入了科技的灵魂。

  与鸿发灯笼厂坚守的传统灯笼制造路线不同,靓彩礼品主攻毛毡布灯笼这一新兴领域。“今年春节前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的订单量增长了20%。”该公司总经理王勇说。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靓彩礼品每年三分之一的灯笼款式都需淘汰更新,王勇更是亲自上阵,自学电脑设计技能,化身为“创意大师”,以毛毡布作为原料,打造出灯笼款式的“千变万化”。

  如今,通过电商平台,金龙镇的灯笼产品可以轻松跨越地域限制,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也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故事。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也提升了金龙镇灯笼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陈俊龙说。

  1月初,通过与马来西亚直播团队合作,陈俊龙让金龙灯笼实现了从“幕后”到“台前”的转变。仅直播了一周,陈俊龙就把相当于一年的订单都拿到了,并且订单总额占国内向马来西亚、新加坡出口灯笼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作为灯笼的传承人,我的心愿是让‘金龙造’灯笼走向世界,让这一抹亮丽的‘中国红’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陈俊龙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