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6日 星期日
科技实践活动应当让孩子“唱主角”

【创新谈】

◎代小佩

    日前,中国科协印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赛,对弄虚作假、他人过度参与、移花接木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该文件发布后,引发媒体关注。

    科创大赛收回低龄少年儿童“入场券”,这项改革是有特定背景的。科技类竞赛属于科技实践活动,参赛选手理应自己上场。但现实中,老师代劳、家长操刀、机构包装等现象屡有发生,甚至出现不少“神童”:有小学生“发现结直肠癌发生机制”,有中学生科技竞赛作品达到硕博士水平,让人啼笑皆非。

    一些常规科技实践活动也存在类似现象。科技小发明作业,有学生直接网购“套装”;本应孩子参与的实验课堂,成了老师的“个人秀场”;学校布置的养蚕体验,家长从“友情出演”变成“领衔主演”。这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效果大打折扣,还助长了弄虚作假的坏风气,与活动初心背道而驰。

    实践是认识世界、解锁未知的一把钥匙。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小时候喜欢修收音机,钱学森童年时期折的纸飞机总比同伴飞得更高、更远,热衷动手实验让2024年诺贝尔奖得主约翰·J·霍普菲尔德少年时就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无论是自然科学类还是工程技术类实践活动,孩子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了解科研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科技实践活动中,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认认真真观察一条鱼、饲养一条蚕、完成一次实验,从中体会实践的快乐、科学的魅力,感受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哪怕过程不顺利、结果不完美、作品有瑕疵,家长和老师也不要越俎代庖。给予孩子自主实践的空间,培养孩子求真务实的品格,对于他们成人成才成事更加可贵。

    另外,设计科技实践活动也应尊重客观规律,让活动与孩子的动手能力、认知水平相适应。太过简单,会消解实践的意义;内容超纲,又影响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好的科技实践活动,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体现知识性、趣味性,让孩子玩得尽兴、学得开心。与此同时,还应完善科技实践活动评价指标,更多地关注过程,注重现场考察青少年在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而不是简单以最终呈现的作品水平论英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探索开展更多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科技实践活动,搭好平台、建好舞台,让孩子们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真正“唱主角”,在参与中长知识、增才干、强能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