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期刊拾萃】
◎蔡志楷
在工业界开始从大规模生产单一产品的生产模式,过渡到小批量生产多样化产品的背景下,学术界越来越关注新产品开发中的增值过程。
为便于学者们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2003年,时任葡萄牙莱里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的保罗·巴尔托洛教授,开创性地组织了虚拟和实体成型技术高级研究国际会议(VRAP)。相隔两年,两届VRAP先后成功举行。
受此启发,巴尔托洛教授萌生了创办一本新期刊的想法。2006年,《虚拟与实体成型技术》(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以下简称VPP)应运而生,我很荣幸被邀请担任联合主编。VPP每年发行四期,保罗和我轮流负责每期的编审,并合作撰写每期的社论。
VPP第一期便刊登了5篇论文,这在当时的新期刊中是一个值得称赞的数字。然而,特定技术领域的期刊往往因圈子有限,面临稿源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编审不及时的挑战。这好像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主编头上,很多新期刊在襁褓中就夭折了,但是VPP迅速站稳了脚跟。
术语潮涌守初心
创刊的头几年,保罗和我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不遗余力地推广VPP,广泛邀请作者投稿。
随着全球对3D打印(又名增材制造或快速成型)的兴趣激增,VPP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09年,时任美国总统奧巴马宣布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以振兴美国制造业。为此,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专门成立了名为F42的技术委员会来制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设置了名为TC261的技术委员会制定标准。同年,ASTM F42和ISO TC261成立联合技术委员会并发布了3D打印领域的标准术语,正式将“增材制造”指定为所有计算机辅助逐层制造技术的统一术语。
与VPP息息相关的技术名词,比如虚拟与实体成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和固体自由曲面制造等,一夜之间成为了历史。唯一的例外是“3D打印”,因为它的简单性和公众认可度,仍然具有生命力。这种术语上的转变降低了期刊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能见度。我们考虑过重新命名该刊,但最终仍决定保留其原名,因为我们认为,期刊的质量远比其名称重要。在保罗以及葡萄牙和新加坡同事的支持下,VPP度过了这场危机。
改革换血迎新貌
在成功应对术语转变危机后,VPP又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2015年起,增材制造领域在全球迅速发展,但我们的期刊仍专注于新产品开发,显然已经过时了。
为了适应新的科研方向,提高期刊的质量,服务新的科研群体,我们意识到,换血重生是唯一的出路。同年,我们果断引入众多增材制造领域的专家来扩大编委会规模,并确保了地域代表性的均衡。同时,期刊的主题和特色定位在增材制造,不再接收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的论文。
在新编委会的努力下,VPP于2018年被纳入新兴来源引文索引(ESCI),这是迈向科学引文索引(SCI)的重要一步。
在完成这项重大改革后,保罗决定辞去联合主编一职,改任创始编辑(荣誉职位)。因为他预见到未来亚洲论文数量将大幅增长,轮流编审的方式需要做出改变,而我跟亚洲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成为了VPP的唯一主编。
东西互鉴共繁荣
此后不久,保罗也来到亚洲工作,担任新加坡3D打印中心的执行主任。恰巧该中心是我创立的,我曾是该中心的执行主任,而我因工作变动也就成了该中心名义上的创始主任。创始主编担任主任,创始主任担任主编,我想这很有意思,或许这也是一种“东西交流、你来我往”吧。
2020年是VPP的一个里程碑。6月,我们收到了第一个影响因子6.825。在工程类期刊里,这是一个极高的数字。该影响因子直接把VPP送进了工程类期刊的第一梯队,也就是全球前25%。
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全球论文提交量陡然增加。我们不再主动去邀稿了,而且拒稿率不断上升,目的只有一个——高质量。同时,正像保罗预见的那样,投稿趋势从西方转向了东方,大量新论文从中国涌入。事实上,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和英国,贡献了VPP发表论文的一半之多。这反映了中国在增材制造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日益强劲的研发和创新实力。目前,我们有7名编委来自中国。
VPP自创刊以来,已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在这段相对短暂的历史中,我们目睹了中国科研的新兴、壮大和强盛,并期待中国在未来的论文发表数量上继续发挥引领作用。VPP的下一步发展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虽然我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相信,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增材制造社区将在塑造未来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虚拟与实体成型技术》主编;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副教务长(科研处);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医疗保健教育、创业和研究中心总监
■点评
VPP聚焦于虚拟与实体成型技术,这是一个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这一领域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热点。因此,VPP吸引了大量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投稿和引用,从而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VPP有助于推动虚拟与实体成型技术领域的学科发展。通过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VPP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和分享成果的平台。同时,期刊严格的发表标准也激励研究者不断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进而推动了学科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中国学者在虚拟与实体成型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外知名学府的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推进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VPP吸引了大量中国学者的投稿与关注,成为中国学界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点评人:卢秉恒,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
本栏目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