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韩洪烁
前不久,山东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山东科大”)“海洋测绘工程工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获得国际海道测量师和海图制图师能力标准委员会(IBSC)国际A级认证。
“这对于培养国际海洋测绘人才意义非凡。”山东科大副校长、海洋测绘学科负责人阳凡林告诉记者,近年来,山东科大构建了海洋测绘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培养了500余名海洋测绘人才。
打造实践教学基地
2009年,山东科大设立海洋测绘专业。在此后10多年间,该校逐步建立了“实验室+实验场+海测现场”的“实战型”实践教学基地。
2021年,自然资源部海洋测绘重点实验室落地山东科大,为学校培养海洋测绘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如今,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使用先进仪器装备,这显著提升了实践训练效果。”阳凡林说。该实验室落地山东科大不仅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是对山东科大长期以来深耕海洋测绘领域的肯定。
早在2007年,山东科大就启动建设海洋测绘综合实验场,探索出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模式。依托该实验场,2021年,该校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国家水运工程检验设备计量站北海试验场,并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海洋测绘学科,进一步拓宽了产学研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将“实验海洋”变为“实用海洋”,需要配备价格昂贵的专用船只。为解决这一难题,山东科大“借船出海”,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在青岛胶州湾区域开辟了海洋测绘综合实践基地,结合海洋测绘生产实际,集中开展海洋测绘综合实践教学。
“我们要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特色优势,打造一批海洋测绘实践实训基地。”阳凡林说,除了打造实践基地以外,为了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真本领,学校探索“本科生主导+研究生辅导+教师指导+生产督导”实践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把书本里学到的测量知识用到海洋测绘中。
“学生、教师、企业导师等多方参与,协同开展海洋测绘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还有助于更好服务海洋需求。”山东科大测绘学院院长涂锐表示。
探索创新育人机制
王瑞富是山东科大海洋测绘教学系初创时期的三位专业教师之一。他说:“2011年,学校成立海洋测绘教学系时,师资短缺是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校测绘学院深化“科教融合”理念,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聘任产业教授、兼职教师,实施“双导师、精英制”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壮大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山东科大构建起“校+所+企”三方协同科创育人体系,建立双轮驱动的创新机制,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同时,山东科大测绘学院出台科研团队建设规划方案,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组建海底探测、水下地形建模等教学科研团队,成立海底地形测量、浒苔监测、海洋可视化等10余个科研兴趣小组。该校还注重培育科研“新星”,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举办创新竞赛、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开放实验室等方式,激发学生科创活力,提升梯队育人效果。近5年,该校海洋测绘专业学生加入科创团队的比例均在90%以上。
在教学方面,山东科大测绘学院注重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学院组织专家编写出版了国内首套《海洋测绘丛书》,共计11部教材,编制出版其他教材9部。这些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覆盖了90%以上的涉海高校。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学院不仅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还推行了“三早”育人机制,鼓励学生早进团队、早选课题、早入实验室。此外,针对硕博士研究生,学院组建研究生工程师小队和科技小院,让学生去生产一线“读研”,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生产实践中。
近年来,山东科大海洋测绘领域培育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从事与海洋测绘相关的生产、设计、技术开发、管理、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并活跃在“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世越号”客船打捞、“桑吉”轮搜救等重大项目中。
山东科大测绘学院党委书记范俊峰表示,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山东省测绘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着力打造海洋测绘特色班,为国家输送更多高质量海洋测绘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