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宁德核电站附近的渔井村打卡留念。 |
游客在广东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展馆了解核电站工作原理。 本报记者 罗云鹏摄 |
◎本报记者 薛 岩
“核电站选址有何讲究?”“核能通过何种方式转化为电能?”“核燃料究竟长什么样子?”在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清核电”)建立的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福建)内,游客们一边了解核科技知识,一边询问馆内讲解人员。福清核电核科普工作者何成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每次讲解过程中,都会有很多观众向他提问,希望了解更多核电知识。
近年来,随着核电工业旅游的兴起,大众有了更多了解核电站的机会。我国也正在不断尝试,分批次推出多个核电旅游基地,涉及科技馆、模拟机房、观景平台、培训中心等多种类型,以满足公众需求。
文化传播新形式
从清洁能源到高端制造,从医疗健康到农业育种,核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背景下,社会公众对核及核电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强。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明确,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核电工业旅游作为工业旅游的一个特殊分支,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在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中,核电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正逐步成为连接科技与公众的桥梁。这不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科普教育。与传统旅游相比,这一旅游形式不仅有助于普及核能知识,还能展示核电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增强公众对核能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科普和介绍,大家对核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不仅如此,核电工业旅游还消除了公众对于核电站的错误认知。”何成希说。作为专业的科普场馆,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福建)还向游客集中展示了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中国核电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以及“两弹一星”核工业科学家先进事迹等。
2024年8月,全国首个核电工业旅游预约系统正式上线。中国广核集团九大核电基地全面对外开放预约通道,普通公众可以亲自揭开核电神秘的面纱,深入探究“核”的奥秘。
游览体验各具特色
目前,全国已有数家核电基地开展了核电工业旅游,其中包括浙江三门核电基地、江苏田湾核电基地、福建福清核电基地、广东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辽宁大连红沿河核电基地等。
三门核电基地位于浙江省三门县,三面环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到的生态景观让这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核电厂区公众科普展厅、核工业之路、生态文化园、AP1000全球首堆打卡点、进厂隧道口的零碳示范村等网红路线,近年来三门核电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
“通过讲解员的生动介绍,还有沙盘、互动游戏机、模型、展板等,我们了解了中国核电的发展史、三门核电建设情况以及丰富的核能科普知识。”在游览三门核电公共科普展厅后,一名游客向记者谈及自己的感受。
三门核电工作人员尹倩介绍,三门核电公众科普展厅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每年举办讲座80多场,发放纪念品约17万份,有约100万人接受过核电科普宣传。“游客还能近距离打卡核电厂反应堆厂房,直观看到模块化施工过程,观赏2600吨大吊车,感受大国重器之美。”尹倩说。
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建设8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是全球在运和在建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我们打出了一套‘田湾核电科技馆+模拟机房+观景平台+跨海大桥’的工业旅游组合拳。”田湾核电站工作人员孙建业说,田湾核电工业旅游包含了科普宣传、红色教育、生态文明等内容,借助VR技术等,游客可以全方位沉浸式了解“硬核”知识。
具体而言,游客在田湾核电科技馆可以体会核电发展的“前世今生”。模拟机房是培训核电站操纵员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工作人员操纵核电设备的真实场景。观景平台可以让游客感受在运6台机组的巍峨壮丽、在建2台机组的雄伟壮观。连云港跨海大桥全长4.572公里,呈现出海天一色的独特景观风貌。同时,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建设,未来游客还可感受“核能综合利用+新能源”特色产业带来的视觉盛宴。
孙建业介绍,截至目前,该基地总参观人数已超过30万人次,年均接待公众近2万人次,可提供日均800人次的公众科普量。
作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基地,福清核电开展核电工业旅游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建设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福建)、培训中心、观景平台等,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大国重器“华龙一号”的各种设备,了解运转原理等,还能一览福清核电的全貌。
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随着核电工业旅游的兴起,一些核电基地“牵手”地方资源,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与连云港市东海科技馆合作,构建科普阵地联盟,共享共建科普矩阵,多角度、多形式开展科学普及。同时,公司还与当地连云区云岭村、云台山抗日石刻群等党性教育基地融合,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近年来,福清核电摸索出了一条“企地共融共建”的核电工业旅游发展思路。“我们与地方省市县科协、科技馆联动,以‘乡里乡亲探核电’‘开学第一课’‘走进华龙一号’等科普品牌为纽带,在福建高校、科技馆等地开展品牌科普活动。”福清核电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福清核电已成功举办“走进华龙一号”网评品牌等多场大型科普活动,线上线下覆盖超百万人。
“各大节日也是我们打造文化品牌不可多得的好时机!”福清核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3年春节期间,由800架无人机组成的“华龙一号”模型亮相福清市夜空,科技感十足,引发数万名群众观看;中秋期间,“华龙一号”模型再次震撼亮相福清夜空,在全省最大的户外裸眼3D大屏进行展示,美轮美奂,给当地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强旅游体验感,福清核电还尝试使用“云旅游”“云服务”。2023年,福清核电升级数字展馆,该展馆可适配电脑、手机、互动屏、VR等多种终端展示场景。通过3D建模,游客可实现渐进式游览,将AI主播讲解服务融入不同场景中,提升观众互动体验。
三门核电基地也与地方艺术馆、村落联手,依托地方特色农业产品,以“绿色低碳”为主题,开发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路线。
“我们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了首家核电厂周边的零碳示范村。还与三核村联手,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锚定‘新能源建设+特色农业产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尹倩介绍。
以核电基地为抓手,与周边文化资源联动,三门核电基地不仅营造出了解、认同、支持核工业和核电产业积极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能拉动地区经济发展,让特色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