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朱 虹
在黑龙江,成立74年的哈尔滨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轴”)是响当当的国企,在国内轴承领域属于“老资格”,曾树立起一座座里程碑。不过,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哈轴的前行之路一度步履维艰。直至4年前,一场以精益数智化为引领的改革拉开帷幕,为这座老厂激发了新动能、注入了新希望。
2024年12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位于哈尔滨新区利民开发区的哈轴新厂区,在这片占地2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里,找寻让哈轴涅槃重生的创新密码。
数智助力效率提升
步入生产车间,全自动上料系统、AGV自动化导引车等高科技设备,正忙碌而精准地执行着各项任务。“原来我们一天上料的零件有1万多个,大家不得不在产线上来回跑,一天下来累得满头大汗不说,效率还特别低。”在哈轴工作了数十年的老员工李汉伟告诉记者,在机器人的帮助下,曾经一条产线需要3人,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负责3条产线,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不仅如此,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工人们实现了三班倒。以前受限于生产效率,两班倒都是难以想象的事。“如今,生产线实现了24小时不停作业,重活累活都是机器人干。”李汉伟说,体力活少了,工人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上。
从库房管理到取料备件,再到物流配送、生产加工、质量检测,轴承生产全过程均实现了智能化运行。
在车间的一侧,几名员工正在调试一台自主研发的轴承检测机器人。“轴承是很精密的产品,头发丝般粗细的偏差都可能会影响轴承转动。此前,国内未研发出对轴承进行100%检测的设备。”哈轴精益数智转型项目部部长齐宁介绍,为此,公司组建攻关团队,围绕这一产业痛点开展研究,仅用时两个月就制作出了样品。
齐宁说,目前团队共8人,有大学应届毕业生,也有来自生产线的骨干。团队以帮助公司降本增效为目标,不断疏通生产线上的堵点。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近年来,哈轴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打造了一批“上天入海”的新产品。面向低空经济领域,哈轴为世界最大货运无人机锻造的配套产品,已交付安装;面向海洋领域,哈轴为海上风电项目研发的发电机轴承以及磁悬浮转子保护轴承,均进入成熟配套期。
随着高端装备的持续迭代,哈轴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哈轴技术中心处长李满昌介绍:“我们在轴承设计、工艺及材料的选择上走多样化路线,结合不同的工况和适用条件,为客户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开发,可与主机客户进行协同设计,并帮助客户进行工程理论验证。”为让轴承性能更佳,哈轴还会针对轴承材料特性,开发相应的热处理工艺以及表面处理工艺。
“对金属材料来说,组织均匀性和细化程度是锻造过程中重点考量的指标。”李满昌说,传统轴承锻造已无法满足高性能材料的精细化需求,为此,哈轴自主研发了水冷细化锻造技术,以冷水代替风吹,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宏观性能,锻造能力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精益数智化转型,让哈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了扭亏为盈。哈轴总经理吴明德透露,2024年,哈轴月均销量从年初的318万套增长至年末的740万套,月均销售收入从1944万元增加到8288万元——一个老牌企业的发展新篇章悄然展开。
哈轴的数智化蜕变,是国内轴承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国内轴承企业正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和设备,构建数字化平台,推动数字化流程,并加强人才培养和模式创新,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轴承行业产品开发能力显著提升,已能生产多种规格轴承,在国际市场的性价比优势与竞争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