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祝华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海南省正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海南省坚持推动自贸港建设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蓬勃兴起”,再到“成形起势”,这背后是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海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组数据彰显了海南在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上的决心和力度:2023年,海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接近90亿元,创下新高,同比增长率达到31.3%,在全国范围内增速排名第一,连续4年保持在全国前两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
海南省依托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以及“三度一色”(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绿色生态)等独特自然禀赋,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布局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是海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2018年至2023年,海南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呈迅速扩大趋势,营业收入每年增长幅度在40%左右,产业质量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海南产业创新升级的主力军,近几年经过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超过30%。
海南省科技厅等部门先后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增量奖励细则、“精英行动”奖励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并积极推动单列企业赛道相关政策措施出台,不断落实惠企政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海、陆、空”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幕幕振奋人心的场景在海南不断呈现: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在陵水海域正式投产;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告捷;中国种子集团与海南省种业实验室联合“揭榜挂帅”新一批项目签约……
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海南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2024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海上海南”,加快迈向海洋强省。海南还提出构建“5+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203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2035年突破1万亿元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海南布局产业转型新业态、打造自贸港建设新标杆的重要增长极,崖州湾科技城开门就是海,其西南部就是延伸入海的南山港,港口距离千米水深的海域仅约100海里,非常便利海洋科考、海洋试验。
记者了解到,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已相继在崖州湾科技城设立研究院,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17家科研院所和200余家企业已经入驻。此外,崖州湾科技城正筹划“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体系,打造国家深海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国家化合物样品库,启动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建设工作,促进深海开发。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增强攻关能力、加快成果转化、完善创新生态,为‘四大产业’‘五个图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海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陈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