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禹涵
日前,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西安)(以下简称“大赛”)落下帷幕。
据统计,大赛期间签署了184项意向合作协议,成交额达4.3亿元,充分展示了大赛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以及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大赛通过搭建平台,让创新需求“显出来”,让科技成果转化“活起来”。
搭建平台对接需求
作为技术解决方,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金峰团队针对“数字孪生驱动的轮胎智能设计仿真技术研究及应用”这一企业技术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经过现场“揭榜比拼”,该团队成功与需求方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橡胶有限公司“牵手”,签署意向合约。
“以前,我们更多是完成课题研究。现在,通过创新挑战赛,我们将研究聚焦到国家和企业的具体需求上,让科研更有方向感、更聚焦。”金峰说。
大赛不仅促进了陕西省内高校与企业间的交流,还促成了省外高校与省内企业的合作。例如,澳门大学副教授邵怀宇团队的“锂电池高端硅碳及石墨负极材料”、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李良团队的“可溶液加工超稳定的陶瓷包覆量子点材料”等4项技术成果与陕西企业完成初步对接,下一步将与需求企业确定技术参数和材料工艺。
据悉,上百家陕西本地科技企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院所与科研机构参加大赛,500项技术需求在大赛上发布。
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介绍,此次大赛针对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制造重点方向,分批次挖掘发布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需求,在机器人、氢能储能、低空经济、新材料等多个细分赛道举办多场专题赛和需求对接会。
“挖掘一批、撮合一批、挑战一批、落地一批。”陕西省工信厅科技处副处长王玺说,赛事主办方依托常态化服务平台,将“大赛每年见”转型为“大赛天天见”,加快成果转化步伐,打造创新创业新标杆。
此前,大赛已累计发布企业技术需求784项,实现620项技术创新需求与1242个技术解决方案的对接,现场签订意向合作协议441项,协议金额5.72亿元,有效解决了困扰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相关产业升级、产品创新、产能优化。
多方助力加速转化
大赛不仅聚焦企业重大需求,解决前期科研积累的重大关键问题,还关注中后期生产和攻关过程中的技术和改进问题;不仅针对企业个体需求,还聚焦行业共性难题,开展有组织研发,解决共性技术难题。
在油气田领域,干粉速溶压裂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因其显著的增产降本效果及经济效益,正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面对关键技术难题,西安奥德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大赛上提交了“混合压裂用聚合物干粉研制”的技术需求,并成功寻找到解决方案。
“通过参加大赛,企业可以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合作团队,共同参与生产研发。这一模式见效快且节约成本,有助于企业开拓更大市场。”西安奥德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主任苏敏介绍,公司已与技术解决方河南京华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此外,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政府及相关单位能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
记者在大赛现场设置的金融服务站了解到,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需求企业与成果出让方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于赛后跟踪企业动态,提供后续金融服务。
赛事期间,招商银行共为15家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授信额度3.46亿元。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普惠渠道主管于少伟说:“我们希望在早期就与这些有潜力的创新力量携手,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助力它们从创意的萌芽成长为行业的参天大树。”
“从‘企业自掏腰包搞创新’转型为‘金融活水助创新’,大赛在多元服务上更进一步。”楼文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