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孙 文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电力行业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要发挥好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

    提高电力系统“三性”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在于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清洁能源广泛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这需要更加突出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智能性和开放性特征。

    灵活性要求系统能够快速适应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智能性则是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决策精度;开放性则意味着系统必须能够接纳各种不同的能源类型和市场参与者,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

    新型电力系统可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对海量电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精准预测和智能决策,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智能性和开放性,进而改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新能源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新能源发电的波动规律,为电网调度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减少因预测不准造成的电力供需错位问题。

    完善人工智能体系架构

    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有关部门印发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2024年至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包括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行动等,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这些专项行动都包含着对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贯穿新型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全面赋能电力的“输、发、配、变、用、调”,构建以电力系统大模型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体系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层、数据分析与挖掘层、智能决策与优化层以及应用执行与反馈层等四个方面。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层负责从电力系统各环节收集实时数据,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数据分析与挖掘层则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科学技术,对电力系统运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模式、趋势及异常情况,为智能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智能决策与优化层基于分析结果,运用先进的优化算法和决策模型,为电力系统调度、运维等业务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应用执行与反馈层则将决策结果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并通过实时反馈机制不断优化决策的效果,不断迭代升级。

    聚焦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应用

    电力企业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深度应用,创新拓展“人工智能+”电力业务场景,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项目,积极开发自主可控的电力大模型。

    在电源侧,重点开展新能源发电的智能预测与控制,通过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对新能源发电功率进行精准预测,结合储能技术和需求侧响应策略,实现对新能源发电的有效调度和控制,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和电网的稳定性。在电网侧,重点开展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利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等设备对电网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快速识别异常数据并发出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在市场侧,重点开展电力市场的智能分析与决策,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电力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电力交易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高效运作。在用户侧,加强智能用电管理与服务,通过智能家居系统、智能电表等设备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电建议和节能方案,提升用户的用电效率和满意度,同时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一批既懂人工智能又熟悉电力系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领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要完善新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治理机制,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通过使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确保数据安全传输和存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总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紧密协作和高效协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要注重在单个环节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整体效能的提升和协同效应的发挥。一方面,应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共享,提高整个系统的协同运行能力。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全面优化和智能调度,实现电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还需要加强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多领域联动的人工智能生态。

    (作者系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