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科技加持,千年瓷都重焕新生
图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刘园园

    斑驳错落的石砖路,爬上墙角的青苔,仿佛还有余温的瓷窑……漫步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的千年瓷都盛景仿佛一幅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浓浓古韵扑面而来。

    日前,记者参加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走进新国企”调研采访活动来到这里,探寻千年瓷都重焕新生背后的科技密码。

    “陶阳里涵盖108条历经千年的老城里弄,拥有着650余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00余年历史的明清窑作群落和70余年历史的陶瓷工业遗产。”陶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熊洪华介绍,陶阳里是景德镇瓷业的中心,明清时期手工制瓷技艺达到巅峰。

    5年前,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3万平方米。其建设内容包含民居街区修缮、古城市政里弄镇历史文化遗址加固,以及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等。多项科技手段的“加持”,让千年瓷都盛景再现。

    “在项目建设前期,我们集成式整合先进科技手段,通过建立木材腐朽程度与非破坏性检测技术之间的量化联系,以及确立砖材风化与超声波响应的科学比例,为古建筑的安全评估和维护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一局”)陶阳里项目执行经理吕小龙介绍,在古建筑的修复过程中,项目团队引入多种智慧建造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应古城改造特性的高效作业流程,显著提升了施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坐落于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与历史文化街区其他建筑和谐地融为一体。这座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蛋形窑,由8个多曲面拱体结构造型组成。

    “仅仅在窑砖干挂和砌筑环节,我们就累计使用了280万块窑砖,确保了8个拱体弧度的平滑度。”中建一局陶阳里项目建设者李亨通说。

    “御窑博物馆是全球首个采用复杂双曲面结构的建筑。”吕小龙介绍,为保证双曲面结构精准度,项目团队采用建筑信息模型和混合现实技术、放线机器人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双曲面拱体施工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智能放线机器人宛若“蜘蛛侠”飞檐走壁,使每100米误差从1厘米降低至5毫米之内;利用混合现实技术,施工人员可预先查看异型拱体完成情况,使得施工质量更有保障。

    记者了解到,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修复过程中,中建一局项目团队还自主研发应用了古遗址切割迁移技术。

    吕小龙告诉记者,这种技术手段首先通过肌理分析,将成片的遗址群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遗址碎片。然后,围绕每块窑体四周分层开挖、分层包封钢架,直至挖至底部。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窑体底部对穿无缝钢管,在窑体侧部进行钢架拉结,从而在窑体四周形成“花盆式”底座。最后,通过大型吊装设备整体吊装、整体运输,实现对窑体古遗址最大程度的保护。

    千年之前,由一座座老窑址、老厂房制作出的美轮美奂的陶制品,从景德镇走向世界。如今,焕发新生机的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古韵犹存,吸引全球游客来此一睹千年瓷都风采。

    据统计,2023年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总计接待游客442万人次,旅游收入约1.68亿元。2024年以来,这里的游客数量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