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褐马鸡。 受访单位供图 |
◎本报记者 韩 荣
“19000只,种群数量实现稳步增长。”在山西省林草局举行的省鸟褐马鸡命名40周年宣传活动暨中国褐马鸡保护联盟机制建立大会上,山西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奎庆向记者公布了该省褐马鸡的平均数量和种群情况。
作为中国鸟类特有物种,褐马鸡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榜上有名,属“易危级”物种,被誉为“东方宝石”,保护等级与国宝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相同。
从一度濒临灭绝到种群恢复壮大,山西省针对褐马鸡建立了怎样的保护体系?积累了哪些保护经验?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开展调查获得一手数据
褐马鸡在古代名为“鹖”或“鹖鸡”,被史料广泛记载。其独特的尾羽曾被用来装饰武士的头盔。三国时期曹植所作《鹖赋》称赞褐马鸡为:“美遐圻之伟鸟,生太行之岩阻”。
后来,随着人类活动增多、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因素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褐马鸡一度濒临灭绝,仅在山西省吕梁山脉和河北省西北部的山地有分布记载。
1980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山西省成立了庞泉沟和芦芽山两个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完善,目前在山西省46处自然保护区中,已有1/3左右的保护区将褐马鸡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2022年,山西省林草局展开了为期两年的褐马鸡物种专项调查。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吕梁山、太岳山、中条山、太行山四个地理区域均有褐马鸡分布,涉及山西省8市45个县(区)。山西省褐马鸡分布区的总面积达11900平方公里,其中适宜褐马鸡栖息的森林面积5500平方公里。种群数量方面,山西省褐马鸡数量平均为19000只。
如此庞大的褐马鸡种群数量,工作人员是如何“数”出来的?
山西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裔飞介绍,作为一种大型鸟类,褐马鸡喜欢在海拔较高、植被茂密的地方活动。
“现在,褐马鸡主要分布区位于山西省。因为飞翔能力差,褐马鸡一年四季的生存区域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专项调查。”王裔飞说。
王裔飞介绍,在本次专项调查中,工作人员大量运用了红外相机等先进设备,并取得600台次红外相机的第一手数据,为精准测算出全省褐马鸡分布区、数量和栖息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不仅如此,为了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工作人员将此前报告有褐马鸡出现的地区,划定为70个100平方公里的样区,并在其中选定了褐马鸡密度较高的重点样区,结合样区内的地形均匀划定15条左右、每条长3到5公里的抽样线路。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对抽样线路进行实地观测和记录,每条线路在每年的秋冬季和春夏季分别调查一次。通过褐马鸡在所有重点样区的密度平均值,再结合其分布范围,得出了最终的数量。
多管齐下守护“东方宝石”
根据专项调查结果,岳奎庆说,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褐马鸡分布的县域和自然保护区数量均有所增加,种群数量也实现了稳步增长。此外,调查还发现,褐马鸡的栖息地特征也有所变化,不仅在高海拔区域的华北落叶松、云杉林中有分布,大面积的油松林区同样适宜其栖息。
王裔飞告诉记者:“通过加强栖息地保护,我们逐步健全了褐马鸡的就地保护体系。”为掌握褐马鸡种群现状,多年来,山西林草部门在相关自然保护区、重点县域系统地开展了褐马鸡地理分布、生态生物学习性、种群数量特征、生化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褐马鸡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杨向明看来,保护好褐马鸡不仅要守护好其栖息环境,还要积极使用人工手段进行繁育。作为褐马鸡的重要繁育点,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1982年就开始进行褐马鸡的人工繁育研究,累计人工繁育褐马鸡300多只。
杨向明告诉记者,多年来庞泉沟保护区的科研人员经过探索与总结,成功掌握了“家鸡代孵褐马鸡人工繁殖技术”。褐马鸡的蛋由母鸡代孵,孵出后也由母鸡代育。
“在此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对今后褐马鸡的扩繁、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杨向明说,保护褐马鸡及其栖息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他们将在守山护林的同时,继续开展褐马鸡的监测、保护和人工繁育等工作,全力守护好褐马鸡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