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钱爱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这为国有企业发挥科技创新“领头羊”作用,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现代产业链的“链长”,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是其加快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核心力量、积极主动履行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的要求,可以逐步扭转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缺基少核”问题。然而,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一项系统工程,国有企业还存在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原创技术供给匮乏等问题,亟待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面临挑战
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正式成立,并负责指导推动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并遴选出首批29户“重点支持类”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先行先试。截至2024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共支持了58家中央企业建设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优化形成了8大类60个领域201个方向的策源地总体布局。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国有企业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和总开关。当前具备基础研究能力的国有企业较少,以材料科学为例,材料领域创新大多依靠工程经验而非理论指导,导致国有企业只能在熟悉的领域搞创新,很难研发出变革性、颠覆性技术。基础研究不足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建设。
二是原创技术供给匮乏。受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供给不足的影响,国有企业原创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关键环节原创技术比例较低,底层基础技术缺乏,基础工艺研发能力薄弱,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重大装备、开发平台等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发展受制于人。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原创成果是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进行局部改良获得的,是低水平、低层次、同质化创新,还不能称之为实现“从0到1”突破的原创技术。
三是原创转化体系滞后。从国有企业实践来看,成果应用成为国有企业打造原创策源地的痛点之一。主要问题在于鼓励应用、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机制未有效发挥作用,企业应用首台套、首批次等仍有较大顾虑,不利于创新成果转化,也制约技术创新发展。
四是长期耐心资本缺乏。原创技术创新往往耗时较长,投资风险较大。国有企业现有考核体系比较重视当期财务指标,对长期战略目标重视不够,而原创技术创新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从实践来看,长期的资金投入尤其是愿意冒长期风险的耐心资本的缺乏,导致重大科技创新对资金资本的需求与资金供给存在脱节现象,国有企业在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方面往往面临资金的困境。
五是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原创技术研发是一个突破现有知识边界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过程,既要鼓励创新也要宽容失败。与民营企业家仅面临市场风险相比,国有企业领导人还面临任期考核等压力,一旦创新失败,其个人责任难以甄别,为此决策更为审慎。特别是重大攻关项目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更需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目前,国有企业针对重大项目的容错纠错机制有待健全,差异化考核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方面着手打造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
世界一流企业往往是相关领域的原创技术策源地。面对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的不足,未来既要从制度机制设计入手,完善多元化支持体系,也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快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水平,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原创技术供给。进一步强化前瞻技术研判,聚焦未来可能取得革命性突破的重大创新领域,在统筹维护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领域的基础上,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卡点、短板、薄弱环节等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形成原创技术体系化规划布局。发挥“出题者”与“答题者”作用,解决产业发展前沿性问题。
二是创新研发组织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系统化、一体化、平台化的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布局实施跨领域科研项目。积极推广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和“赛马”等制度,探索以价值创造为主的评价机制,尝试自由探索等方式优化研发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工具、数字化平台等先进技术手段改造研发环节、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三是加大多元化金融支持。根据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需求和特点,建立分类分级的金融服务。对于战略性科研攻关项目,引导政策性金融加大支持。对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统筹运用股权投资、债权、贷款等方式给予支持。原创技术具有较高的创新性、风险性和成长性,监管机构要更好统筹创新支持和风险防范,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监管机制,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为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提供更为灵活的融资渠道和资源支持。
四是完善技术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基础研究和重大共性技术研发长周期、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强化对创新绩效突出的人才和团队的激励。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围绕创新贡献度、创新实力、经费投入、创新协作等,形成分类分级的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并将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纳入评价体系,推进创新能力提升和成果培育、落地。推动人才高地建设,绘制重点领域人才图谱,着力造就一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站在国际前沿、引领技术发展、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五是促进原创成果转化。进一步健全科研引导和支持机制,建立健全“点—线—面—体”原创体系,推动原创技术“创”出来,核心产品“攻”出来,业务应用“用”起来,端到端产业“推”起来。加快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对接机制,积极开放新技术的试验、应用落地场景,持续扩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的覆盖范围,着力打通从技术、成果到样品、产品的通道。进一步加强专利创新,以专利导航和建立专利池等方式,聚焦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进一步加强标准创新,注重在原创技术开发过程中将更多成果转化为行业标准。
六是推进国际创新合作。鼓励国有企业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用好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以全球化的视野加强自主创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模式“走出去”,促进产业链升级完善,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