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贾俊利
近日,某野训场上硝烟弥漫,一场空地协同火力打击任务演练正在紧张进行,多个目标分散,各处多种敌情接踵而至。
指挥车内,陆军某合成团“英勇善战模范连”连长郭强平紧盯观察镜,操作着指挥平台,精准下达出的一系列指令,让地面引导组将战场态势信息实时共享给模拟支援飞机。不一会儿,信息传来,“目标被摧毁”!
前不久,郭强平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走下演练场,郭强平说:“军人生来就是为打仗,只有在实战中不断摔打,才能真正练出战斗力。”
转型备战中的“创新能人”
“英勇善战模范连”是老英雄张富清战斗过的连队。“学习张富清老前辈,就要敢于打破陈规、迎难而上,善用创新思维推动连队工作。”郭强平说。
他接任连长之初,该连正处于转型备战的攻坚期,合成作战的训练方式还未得到有效检验,有些新装备配发不到一年,甚至都没有打过实弹。
“战斗力是等不出来的!”郭强平第一时间站出来,组织连队骨干成立攻关小组,誓要破解转型难题,“没有经验就摸索经验,没有要领就总结要领,没有规范就制定规范。”
上级配发了某防护型突击车,面对缺乏教案和现成经验的困境,他带着攻关小组铆在一线,夜间练兵、凌晨熄灯,用一个多月时间,攻克了突击车“如何进行人车协同”“如何在战斗中使用”等多项难题,带领连队率先完成从“传统步兵”到“人车协同”的转变。
转型,转的不仅是装备,还有思维。这些年,为了适应连队转型,郭强平把创新当作突破口,逼着自己成了“创新能人”。2023年7月,郭强平在组织某型重机枪正面散布射击训练时,发现一次性把子弹射击完毕后,重机枪会由于后坐力大,难以控制弹着点。为了克服这一难题,郭强平带领重机枪班骨干对该重机枪的结构特点进行钻研,研讨如何解决据枪不稳的难题。最终,他们反复尝试,发明了枪口摆动固定器,通过限制枪口的摆动,控制弹着点的范围,射击命中率提高30%。
这几年,郭强平先后制作出某防护型突击车操作使用视频,形成重机枪散布射击辅助器材、简易枪镜校准辅助器、瞄准镜通用零位校正仪固定器、部队装备器材管理系统4项“三小”革新器材,并在上级单位推广运用。
强军路上的“突击队员”
突击,是张富清上交给党的答卷,张富清多次担任突击队员、突击组长。
两年前,视张富清为偶像的郭强平进行了又一次突击。2022年初,上级单位首次组织合成步兵机降演练,郭强平主动请缨带领全连参加。然而,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参加机降,普遍出现恐高症。
第一次实装实降训练,郭强平有些手脚发软,但他深知,“如果在大项任务面前,我不能起到标杆作用,全连战士就无法心往一处使,任务也会很难推进。”他第一个接过绳索,第一个跃出直升机,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不久后,郭强平带领全连参加某高原演习,担负机降任务。海拔4300米的高原,风力大、气压低,飞行不稳定性大,飞行轨迹难以预测,给机降带来巨大风险挑战。为适应高原机降,郭强平带领着机降队员,不断转换位置,摸索并总结高原机降经验,成为新疆军区首个高原高寒条件下完成机降任务的轻型高机动步兵连队。
这些年,郭强平带领全连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突击。某次,郭强平所在营担负了上级单位营战术示范任务。在营首席参谋缺位的情况下,他积极补位,整理出一套高原环境下坦克与突击车协同的战法打法,圆满完成任务。
连队参加新疆军区一次实兵演习。他主动与空军参演部队对接,学习其指挥链路和协同方式,形成了一套陆空精确打法和有人无人协同战法。
担任连长以来,郭强平荣立个人二等功,所带连队被表彰为“新时代卫国戍边标兵”单位、“四铁”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他说:“身为一名红军连队的连长,我只是发扬了张富清老前辈的‘突击队员’精神,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用实际行动传承了连队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