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银川10月15日电 (记者王迎霞)近年来,枸杞蛀果蛾成为国内各大枸杞主产区为害最严重、最难防治的害虫。记者15日从宁夏农林科学院获悉,在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该院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枸杞蛀果蛾光生物学习性及诱捕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
枸杞蛀果蛾为害1973年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首发,一年发生3—4代。它不仅以幼虫钻蛀枸杞花蕾或果实直接为害,还通过钻蛀枸杞结果枝条使嫩梢停止生长,从而造成枸杞减产并影响品质。幼虫钻蛀为害过程及栖境场所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而成虫个体小、飞翔敏捷、善于躲藏,在田间很难被观察到,导致其为害日趋严重,严重田块受害株率50%以上、单株枝条受害率30%以上。
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防控效果更好、对生态环境更友好、劳动强度更低、可操作性更强的新技术。因此,“有机枸杞生境优化与微生态调控植保新模式研究”项目应时而生。在宁夏科技厅的支持下,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将枸杞蛀果蛾的发生规律与可持续防控技术作为重点研究内容,根据枸杞蛀果蛾在枸杞全生育期为害隐蔽但成虫期暴露的特点,深入开展成虫光行为学特性研究与示范,着力解决蔓延为害及防治难度大的问题。
研究发现,枸杞蛀果蛾越冬代成虫4月上旬开始出现,这是判断越冬代成虫产卵和第1代幼虫为害期的重要依据。为掌握成虫种群动态并进行有效防控,科研人员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制了便携悬挂式太阳能光控诱虫装置,又深入开展不同色泽捕虫材质对成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研究,使整个装置得到优化改进。
“通过对枸杞蛀果蛾越冬代成虫的羽化期及其种群发生动态的监测研究,我们为及时防控越冬代成虫发生期、有效减少全年发生基数、最大程度降低损失提供了技术依据。”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锋表示。
据介绍,采用此项技术后,只需在成虫发生期来临前按要求在田间布置好诱虫装置,成虫发生时即可纷纷被捕获。与以往化学农药防治措施相比,新技术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前提下阻止了成虫的后续产卵为害,具有提高靶标精准性、害虫不产生抗药性、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