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本报记者 雍 黎 王姗姗
房琳琳 孙 瑜
这里有全国首个跨省域新区、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法院,在全国首次实现跨省市中欧班列合作……9月底,科技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重庆,零距离感受到,在这片创新热土上,改革不断突破,合作多点开花,正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标加速迈进。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365.7亿元,占西部地区的30.7%;同比增长5.8%,增速比全国、西部地区均高出0.8个百分点。
打破壁垒 下好川渝“一盘棋”
“发车!”9月29日,随着两趟首发列车在川渝两省市同步鸣笛启动,渝昆高铁川渝段正式开通,由此川渝间再添一条高速铁路。川渝间的交通阻隔正不断被打破,看不见的区域壁垒也在逐渐消融。
从重庆中心城区出发,驱车40分钟,便可抵达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试验田”。
为推动区域壁垒消除,川渝两地税务先行探路,线上建成高竹新区电子税务局,实现了税务数据的共联共享。“纳税人进一个大厅,就能办两地事!”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主任邓循介绍,在这样的新举措下,办税时间缩短了约60%,资料报送减少了95%。
“作为深化川渝合作的‘实体桥梁’,川渝高竹新区摒弃传统合作模式,实行‘共同出地、共同出资、共同出人’的一体化运作”。川渝高竹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佳介绍,新区按照“存量收益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五五分成”的原则,建立起跨省域协作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通过“小切口”改革,川渝高竹新区推动实现“经济活动一体开展、社会事务分区管理”,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探路。截至目前,新区已累计入驻企业201户,签约重大项目58个、协议引资206.6亿元,初步形成为重庆汽车制造配套的现代产业集群。
“一盘棋”思维越试越活,一体化之路越走越宽。目前,川渝两地共同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理超1800万件次。
协同共建 唱响西部“双城记”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两大都市圈双向奔赴、相向发展。在重庆渝西地区,协同发展的新气象正蓬勃兴起。
位于合川区的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已汇聚火锅食材加工企业100余家,年产值约50亿元。产业园更是联合成渝九地签署涪江流域美食资源合作协议,成立“川渝藏”十八地火锅食材联盟,带动川渝两地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身处双城经济圈腹心的荣昌区,则发挥“科技+畜牧”优势,以全国首个、目前唯一的畜牧单品种国家级大数据服务平台——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为核心,开发智慧养殖综合服务平台“猪E养”等系列数字应用,拓展四川内江、自贡等8个分中心分市场,惠及川渝两地中小养殖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
川渝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相融共促的同时,还通过实施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提质扩容,新兴产业集群日渐成型。
在海辰储能重庆基地,一批批储能电芯正有序生产下线。作为落户铜梁高新区的首个锂电储能整装项目,海辰储能重庆基地全面达产后,将成为西南地区单体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工厂。
铜梁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喻道萍介绍,铜梁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新型储能产业园。该产业园以海辰储能重庆基地为龙头,引进四川金汇能新材料公司等配套企业落户,与四川遂宁、宜宾等地组建成渝地区新型储能产业联盟,联合四川自贡创建第二批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新型储能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60%、川渝配套率约70%,初步构建起储能一小时锂电“供应链圈”。
协同共建以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正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主旋律。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重庆正携手四川,以创新谋长远之势,勇闯改革深水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快进键”,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