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二
稻曲病菌致病机制揭示

    科技日报讯 (记者洪敬谱 通讯员刘加华)10月6日,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教授陈晓洋团队联合相关单位科研人员共同发现了真菌分泌性漆酶的致病新策略,鉴定到一个水稻免疫相关类受体激酶OsSRF3,为研究植物先天免疫机制和创制新的水稻广谱抗病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不仅造成稻米产量损失,而且稻曲病菌产生的毒素还对动物细胞具有毒性和致畸作用。在我国,稻曲病年均发生面积4500万亩,导致粮食减产超1.5亿公斤。培育抗稻曲病品种被认为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但现阶段抗稻曲病品种和基因资源严重缺乏。因此,深入解析稻曲病菌与水稻的互作机理,可为培育水稻抗稻曲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陈晓洋团队认为,用稻曲病菌效应蛋白挖掘与之对应的水稻免疫相关蛋白,根据其抗病机制改良作物抗性设计,是当前培育优良抗稻曲病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OsSRF3可以调控水稻对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广谱抗病性。在水稻细胞中,油菜素类固醇受体相关激酶OsBAK1直接磷酸化修饰OsSRF3,促进了OsSRF3蛋白稳定性,进而提高水稻对病原菌的抗病性。在稻曲病菌侵染过程中,稻曲病菌分泌具有漆酶活性的蛋白UgsL进入水稻细胞后,与OsSRF3相互作用,UgsL促进OsSRF3蛋白降解,使水稻的抗病性降低,导致发病。

    “这项研究成果以稻曲病菌效应蛋白UgsL为分子探针,挖掘出水稻广谱抗病基因水稻免疫相关类受体激酶OsSRF3,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重要抗性基因资源。”陈晓洋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