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系统施策,促进“三首”产品规模应用
视觉中国供图

    ◎陈元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以下简称“三首”)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为推动创新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相关部委和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三首”政策,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产高端装备、新材料及软件的市场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三首”产品市场接受度不高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急需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市场对“三首”产品的信任,促进创新产品的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

    市场接受度有待提高

    “三首”产品市场接受度不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用户对其技术风险、采购责任、经济成本以及配套环境等仍有顾虑,导致“三首”产品在进入市场时面临较大阻力,不仅制约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一是用户对技术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顾虑尚未完全消除。“三首”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和性能稳定性往往没有足够的第三方权威认证和测试验证进行背书。此外,由于缺乏广泛的应用反馈来支撑,用户在购买和使用“三首”产品时缺少参考。

    二是故障后果的不确定性加剧规避责任风险的行为倾向。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等的采购过程中,采购决策不仅涉及财务支出,更直接关系到其运营、社会影响以及责任履行。一旦采购的创新设备发生故障,不仅可能造成生产中断等,还可能引发社会舆论,采购方将面临多重压力和责任追究。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了用户对创新产品的质疑和担忧,加剧了采购的保守倾向。

    三是风险分担机制不足以弥补较高的初期投入。对于用户来说,购买尚未大规模应用的产品意味着较大的初期投入,在短期内难以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当前“三首”政策支持大多集中在研发补贴和市场推广激励上,而风险分担机制仍不完善。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用户会更倾向于选择经济效益高且经过充分验证的成熟产品。

    四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滞后影响产业生态的形成。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三首”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应用和质量控制等各环节缺乏明确的参考和指导,导致创新产品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挑战。此外,“三首”产品标准和规范的不健全增加了产业生态中各环节高效对接的难度,阻碍了创新产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

    建立用户对产品的信任

    用户对“三首”产品的种种顾虑确实难以一次性完全消除。因此,需要采取系统性措施,逐步建立市场对“三首”产品的信任。

    第一,应建立政府引导下的信誉保障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

    一方面,政府引导设立权威的认证和评估机构,对产品进行独立的性能评估,提供公开透明的技术报告,为“三首”产品提供信誉背书,并定期发布透明的性能改进报告和用户使用反馈,让市场能看到产品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上的持续提升过程。

    另一方面,设立由政府、行业组织和经营主体共同出资的专项基金,对因使用“三首”产品而遭受损失的用户进行补偿,降低用户的经济损失风险。同时,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针对高风险场景的“三首”产品保险服务,覆盖因产品不稳定引发的经济损失,为用户提供额外保障,增加用户对创新产品的接受度。

    第二,实施分阶段验证与逐步推广策略,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大力推动“三首”产品的示范应用。

    一方面,针对高风险行业,可以采用“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推广策略。先在低风险、非关键的应用场景中进行试用,并逐步扩大到高风险场景。通过不断积累使用数据和成功经验,增强用户信心。建立分阶段的认证机制:在创新产品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逐步认证和审核,让用户可以看到产品在持续改进中不断提升可靠性。通过这种渐进式的认可机制,为产品占领市场赢得时间。

    另一方面,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大力推动“三首”产品的示范应用,增强市场对创新产品的信心,带动更多经营主体跟进使用。将采购“三首”产品纳入政府和国企的采购目录,推动这些部门优先采购和使用这些产品,支持创新技术发展和应用。

    第三,引入更严格的多层次测试和应急预案。

    一方面,对“三首”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严格测试,涵盖环境模拟、极端工况测试、疲劳测试等多个维度,尽可能覆盖各种使用情景和极端条件。通过多层次的验证,提升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表现。

    另一方面,针对可能出现的产品故障,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应对和解决,减少用户的使用风险。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