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焕“新”发展提质效
——甘肃传统特色农业加快转型升级

    【强信心 开新局】

    苹果注册果园实施智慧管理,产品出口向技术出口升级……2024年以来,甘肃传统特色农业不断向科技求突破,走出转型升级发展新路子。

    前8个月,甘肃农产品出口21.2亿元,同比增长24.6%,苹果、蔬菜及食用菌出口值均有所增长;对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等国家农产品出口均实现大幅增长。

    金秋时节,走进甘肃省静宁县城川镇智慧苹果产业园,电子屏正动态显示周边果园的光照、温湿度、土壤质量等指标,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就像在给果树做“实时体检”,监测着果树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田间管理方式。

    静宁县位于北纬35度,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生产带,也使其成为全国主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静宁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年产量90余万吨。

    传统产业想要蹚出发展新路子,引入智慧手段是关键。目前,静宁县探索建立果园智慧滴灌系统、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果园气象站和良种苗木脱毒组培繁育中心等,实现了果园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升级。

    要实现智慧管理,对病虫害的监测防治不可或缺。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每年开展国门有害生物监测和出境水果风险监控,准确掌握出境注册果园周边检疫性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果品农残、重金属指标检测情况等,通过加强关地协作,将历年监测指标放到智慧苹果产业园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分析测算后,再通过精准的测土配方和水肥一体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出境注册果园管理。

    “在海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提前掌握易发病虫害及预防措施,准确对比国外市场对鲜苹果的安全卫生要求,果品质量不断提升,这增强了我们出口苹果的底气和信心。”静宁县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伟说。

    伴随着隆隆的设备运作声,甘肃庆阳智赢达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厂房内的自动化蘑菇菌棒生产流水线正在高速运转。经过制棒、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后,菌棒就可以通过液氮控温技术装船出口抵达目的国,等在当地长出新鲜蘑菇后就可以被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庆阳位于甘肃省最东部,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充沛的雨量、温凉的气候,加上充足的日照,十分适宜食用菌生产。在食用菌出口贸易中,国外对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是企业扩大出口的主要瓶颈之一。在海关指导下,企业通过采取“国内制棒、国外出菇”的菌棒出口模式可以合理规避这些技术性贸易措施所产生的限制。

    “我们实现了由产品出口向技术出口的升级,已形成食用菌、菌棒、菌棒培育设备出口的多元化对外贸易经营格局。”庆阳智赢达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永顺说。

    为支持当地重点产业建设,兰州海关全力保障庆阳市宁县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指导项目主体企业甘农蘑力(庆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国内投资鼓励项目减免税项目备案,今年共为该企业减免税款52.8万元。同时,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组合申报模式,及时完成验估作业,保障企业进口的食用菌生产设备快速通关。

    “在海关的帮助下,这批来自荷兰的菌种培育设备已经投入使用,可有效提升公司食用菌种植标准化水平,培育出更优质的菌菇,为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打下基础。”甘农蘑力(庆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亮说。

    近年来,传统产业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探索发展转型升级新路径,助力农产品更好走出国门,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因地制宜支持辖区传统农业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传统特色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平凉海关关长蒋玉宝说。

    (本报记者颉满斌 通讯员常浩祥 刘启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