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星
“44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医院今年全部参加国家巡回医疗工作,为中西部地区的老百姓送去优质高效服务。”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多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为居民提供就近就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老百姓看病更近、更便利了,反映健康水平的各项指标更加向好。“2023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6.2‰,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这些指标不仅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也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先进水平。”雷海潮介绍,2023年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数较2018年下降48.6%,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也已经从2018年的17.36%下降到2023年的15%。
随着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些卫生健康领域关键数据仍在不断被刷新。
科技赋能,提升医疗资源供给能力
“在天津、湖北、安徽试点基础上,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正部署安装到全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逐步实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间的传染病信息有效对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智慧化水平。
基于多维度的监测预警指标、数据库以及模型库,传染病监测实现异常信号的自动触发、自动捕获、自动预警。利用5G技术和先进信息网络手段,医疗服务得以远程传输,当前全国互联网医院已经达到3340所,每年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在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设备、生命监测抢救设备研发设计和生产方面,我国也逐步从跟跑走向并跑甚至领跑的位置。”雷海潮说。
雷海潮表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达20%,跃居全球第二位。我国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工作人员数量达1523万人,每年医学类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数量超过50万人。
破除旧机制,打造协同新机制
“我们历史性地破除了以药补医、以耗材补医的旧机制,初步建立了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新机制。”雷海潮强调,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协同的改革和治理不断深化,以多元支付为主体的医保支付体系在支持技术发展的同时实现对不合理费用增长的控制;鼓励优劳优得、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改革持续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多钻研技术,多提供良好服务;诊疗服务行为的监测分析正在引导医疗服务更加有质量、有效率,更加节约资源和费用。
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通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协同为基层百姓提供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少地方采取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互认结果的方式,使基层诊断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和保障。”雷海潮表示,8月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达到2171个,90.9%的县实现派驻全覆盖。
在协同服务方面,中西医协同取得长足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局长余艳红介绍,90%以上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了中医临床科室,聚焦重症胰腺炎、肿瘤等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开展协同攻关,目前,首批52个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方案、150余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逐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