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国家公园大熊猫保护见成效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熊猫在吃工作人员投喂的窝窝头。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环保时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石棉县管护总站传来好消息——管护总站于今年3月拍摄到的两只求偶大熊猫身份得到确认。雄性大熊猫为放归大熊猫“淘淘”,雌性大熊猫为放归大熊猫“华妍”。

    “这是首次采集到幼年大熊猫放归成年后融入当地种群、参与交配繁殖的确凿证据,标志着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副局长陈宗迁说。

    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川陕甘三省,区划总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记者了解到,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其中,四川片区是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现今分布中心。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面积1.93万平方公里,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区),涵盖大熊猫栖息地1.39万平方公里,其中分布着野生大熊猫1227只。”陈宗迁说,片区聚焦大熊猫重要栖息地和重点生态廊道,共计实施生态修复近54平方公里。目前,片区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有效保护了全国64.8%的野生大熊猫。

    为更好监测、了解大熊猫整体状况,四川片区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现已布设监测样方1086个、红外相机监测点位7830个,收集数据量达730余万条。

    “如今,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显著增长。我们在拖乌山、泥巴山、二郎山等重要生态廊道修复区域已发现大熊猫活动32次。片区重点区域大熊猫数量增加50只,大熊猫野外年遇见率由178只上升到185只。”陈宗迁说。

    陈宗迁说,目前,大熊猫“伞护效应”显著。在四川片区,除大熊猫之外的金丝猴、雪豹、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也得到了良好保护。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