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贵阳高新区展示低空经济新场景。受访者供图 |
◎陈佳艺 本报记者 何星辉
近日,贵州帝一无人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一科技”)企业总部、深圳玖明航空低空经济产业园等相继落地贵阳高新区。这扩大了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的“朋友圈”,标志着低空经济产业在贵阳高新区加速集聚、蓄势待发。
贵阳高新区是贵州省首个国家级高新区和人才特区。高新区始终锚定“高”“新”发展定位,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今年以来,贵阳高新区奋力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通过强化产业培育、优化空间布局、举办科普活动等手段,营造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良好氛围。
规划发展路径
现在,低空经济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并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2030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低空经济也成为贵阳高新区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数字孪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方向。
为深度挖掘低空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不久前,贵阳高新区举办了2024年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春季系列活动,邀请低空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及区内相关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话低空经济发展。
针对贵阳高新区的低空经济布局,行业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抓住了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的黄金机遇,将打造出低空经济发展的高新样板。
贵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把贵州科学城打造成为辐射全国、服务贵州的重要科研载体,精心规划低空经济发展路径,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外,贵阳高新区将积极探索“产业+基金+场景”创新模式,打造贵州省低空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助推各类场景不断衍生、企业不断涌现、人才竞相聚集,为高新区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汇聚优质企业
贵阳高新区不仅在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还成功构建了航空发动机、微特电机、电子元器件三大生态圈,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高新区汇聚了一批在无人驾驶、无人机应用培训、地理信息测绘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开发提供了强大支持。
位于贵阳高新区的贵州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通航”),是一家从事通用飞机、其他航空器及配套设备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维修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我们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现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特别是‘自由莺’单发双座轻型运动飞机,预计年产量可达20架。”贵州通航董事长黄忠才介绍,“自由莺”以其轻盈的机身、高强度的气动设计,在休闲娱乐、农林作业、资源勘测、驾驶培训及医疗救援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当下,企业正与多家研究院洽谈合作,计划推出更多型号的飞机。
同时,贵阳高新区良好的产业环境与优质资源,吸引着众多怀揣“飞行梦”的创业团队纷至沓来,生根发芽。
“我们看中贵阳高新区良好环境,决定将总部设立在这里,持续深耕研发,力求早日实现新飞跃。”帝一科技总经理杨兴星说,公司目前拥有无人直升机、履带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多个类型近50种无人装备,广泛应用于森林巡检、水库执法、桥梁检测、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等领域,为多家单位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如今,贵阳高新区的低空经济蓄势起飞,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发。
加大科普力度
无人机平稳起飞,变为高效的“空中快递员”,执行重物运输任务;在技术人员的精准操控下,无人机匀速翱翔,喷淋头喷洒出雾化农药,均匀覆盖广袤农田……这些生动的应用场景不仅展现了低空经济的无限可能,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新兴领域。
推动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科学普及工作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贵阳高新区低空经济科普观摩主题活动与“蓝天梦 强国志”航空科普活动相继亮相,激发了公众对低空经济的兴趣与对蓝天的憧憬。
在观摩活动现场,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贵州省内外低空经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近距离领略了贵阳高新区低空经济的创新成果与实际应用场景。而航空科普活动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参与。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来自贵阳市白云区第十二小学等学校的300余名师生及家长走进了贵州通航,从飞机制造的源头开始,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空之旅。
随着一系列产业项目的成功落地、观摩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最新自主研发成果的精彩展示,低空经济这一曾经带有“科幻色彩”的概念,正在贵阳高新区逐渐变得具象生动、深入人心。贵阳高新区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技资源,助推低空经济“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