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哈尔滨工程大学赛教融合促创新

    ◎本报记者 朱 虹  李丽云

    通 讯 员 谷 雪

    智能摩托车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自动识别赛道,自主循迹,仅用34.576秒穿越长达53.584米赛道的急弯坡道,又快又稳到达终点。这是日前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中,摩托组赛场上的一幕。

    在比赛中,哈尔滨工程大学济海追风6队的智能摩托车凭借优异的性能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团队成员王佳乐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大三学生。王佳乐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份开始,团队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车辆制作与调试。“我们可以随时去学校的学生实践创新中心调试小车,有问题还可以向老师和学长学姐请教。”王佳乐说。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列出的所有学科中19个含金量最高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该赛事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除了摩托组外,此次竞赛还设置了电磁组、气垫组、视觉组、模型组、越野组等多个组别,涵盖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机械、通信、汽车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其中,气垫组作为今年新设的组别,更是吸引了众多参赛队伍的关注。

    获得气垫组一等奖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华煜告诉记者:“气垫组小车没有车轮,要靠气垫摩擦前进,非常有挑战性。相比其他小车,气垫组小车虽然前进速度更快,但很容易发生漂移。团队创新设计了无刷电机,通过侧向电机抑制横移,垫升电机减少摩擦,推进电机提供动力等方式,使得小车转向更加灵活。”

    “智能小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需要用到人工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等知识,很好地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工程实验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许德新说,参与科创竞赛的学生,其毕业设计的完成度和创新性更高。这充分证明竞赛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不断打造科创育人新模式,通过开展“一院一品”“一院一新”“一院一国际”各类赛事,营造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创新氛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