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
辽宁:技术赋能防汛救灾工作

    ◎本报记者 郝晓明

    据辽宁省气象局监测,8月18日至22日,辽宁省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西部、中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部分乡镇(街道)出现特大暴雨,防汛抗洪、防灾救灾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精准的气象预报到智能的监测预警系统,从高效的抢险救援到科学的灾后恢复……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气象、水利、农业等多部门利用技术赋能防汛救灾工作。

    “今年我们采用稻蟹种养模式种植了100多亩水稻,但因为雨势大,稻田蟹防逃设施被冲坏,螃蟹跑了不少,水稻也被泡了。”8月25日,铁岭县五角湖村的种植户周玉彬愁容满面地告诉记者。

    为了及时给当地受灾农民送去应急技术指导,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团队及科技特派员,指导当地农民有针对性地使用有机肥和杀菌药剂,并根据受农作物受损情况,推广抗灾新品种、新技术。同时,专家团队还利用无人机等现代农业装备,进行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以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积水要尽早排,但也不能排得太干。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施一些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得注意水稻发生真菌、细菌性病害。”来自辽宁省农科院的水稻种植专家不时地叮嘱着铁岭受灾农户。

    蚕卵如何消毒、受潮蚕卵如何晾干、阴雨天匀蚕注意点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蚕科所辽东绿色经济区柞蚕产业科技示范项目主持人马彦辉,通过直播平台对受灾蚕农进行线上指导,细心地解答着他们的疑问,收到蚕农的热烈点赞。

    眼下,辽宁省160多个科技特派团的1300余名科技特派员在省科技厅的倡议下,奔赴全省各地加快灾后农业恢复、保障粮食减损稳产。

    入汛以来,鞍山市也出现多轮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达267.8毫米。为应对强降水天气,鞍山市气象台在汛前开展技术攻关,利用“天擎”大数据云平台,基于本地暴雨阈值,制作分钟级雨量速报产品,实现超警戒观测站点5分钟雨量速报自动生成。他们自主研发的气象预警支撑平台为相关部门研判防汛形势、划定防范重点区、预置救援力量、转移人员等分区分类精准指挥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提高台风暴雨数值预报能力,研究台风路径识别预报、变性诊断和热动力结构诊断技术,我们首次引进中国气象局‘风雷’人工智能大模型,并首次通过‘闪信’发布预警信号。”辽宁省气象局科技预报处孙秀博介绍。

    精准的气象预报是防汛抗洪工作的重要基础。8月23日上午,辽宁省气象局再次发出预报及建议,提醒当地群众注意防范短时强降雨影响,特别是局地强降雨与前期强降雨落区叠加引发的灾害,以及风雹可能对农作物和农业设施造成的影响。

    今年以来,辽宁省建立起覆盖“灾前—临灾—灾中—灾后”全链条的气象供给式服务机制。辽宁省气象局通过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将自动气象站增加到1813个,平均间距小于9公里,并新建、在建12部天气雷达。

    同时,辽宁省气象局基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极端暴雨、大风预报预警模型,并制定《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导则》,研发了743座各型水库流域面雨量和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精细化预报产品,实现了科技赋能气象服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