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传真】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丽云 朱虹 通讯员衣晓峰)8月25日,记者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该院血管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与他的博士生吴振、张朋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制剂,可以精准靶向腹主动脉病变部位,有望阻止腹主动脉瘤恶化,其安全性较高,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高的研制价值和临床转化潜力。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纳米生物技术》上。
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当腹主动脉瘤发展到较严重的阶段时,可能会破裂出血,大量血液进入腹腔及腹膜后间隙,致死率高达90%。
现阶段,外科手术仍是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针对直径3厘米至5厘米的较小腹主动脉瘤,目前治疗的重点是通过定期监测,防止其破裂。这种长期监测的策略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王海洋介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关键在于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并维持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完整。此前的研究表明,利用小干扰核酸能够表现出特异性沉默靶基因的功效,从而抑制沉默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为遏制腹主动脉瘤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小干扰核酸也有“力不从心”之处,在到达靶细胞内部之前,小干扰核酸容易被体内血浆中的核酸酶降解,无法深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针对该问题,课题组成功地设计出了靶向动脉瘤病损部位的新型纳米制剂。该制剂可作为载体,将小干扰核酸护送到细胞内部,使其发挥稳定的生物学活性。
通过动物实验,课题组证实静脉注射的纳米制剂可以靶向至腹主动脉瘤部位,并维持长时间的药物蓄积,有效阻止腹主动脉瘤的病理改变及演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