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4日 星期三
场景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辆无人配送车在马路上进行测试运营。郭俊锋/视觉中国

【专家观察】

    ◎朱志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提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场景创新通过市场化模式组织创新资源,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技术验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技术转化应用和新兴产业培育,是催生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场景创新推动产业进步

    场景创新验证新技术新产品,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场景创新能够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验证环境,证明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可行性,形成首试首用的商业案例,坚定市场采购创新技术的信心,加速技术产品“熟化”与市场拓展,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带动新兴产业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拓展应用场景”作为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工作抓手之一。以自动驾驶为例,小马智行、初速度、驭势科技、新石器等企业在创业早期非常重视技术验证场景。广州南沙、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等地抓住机会,通过打造自动驾驶测试场景,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真实路测环境,吸引企业落地、促进群体性技术创新,实现了产业集聚发展。

    场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在场景创新中,传统大企业作为场景开放方,通过挖掘其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研发等环节的真实问题,引入外部科技企业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改善工作环境,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例如,箭牌卫浴围绕修坯打磨、喷釉环节带来的高温高湿高粉尘问题,联合汇博机器人集团共同开展机器人研发,实现人工成本降低60%,工作效率提升30%。劲牌酒业在上甑环节,通过引入奋进机器人公司的上甑机器人,能够在超过50℃的湿热环境中把酒醅撒匀,使出酒率提升了4.34%,污水量减少1.2%,直接能耗降低约6%。

    场景创新构建生态协同模式,创新生产要素配置。场景创新往往以大企业为“链主”,整合科技、产业、人才、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围绕“小切口”问题开展共时性创新,构建了一种生态化、网络化协同合作的创新模式,实现了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这种模式的典型载体就是大企业创新联合体,如天津港集团围绕智慧港口打造场景创新联合体,与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合作,围绕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形成了大量创新成果。小米集团牵头打造3C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通过智造试验线开放、联合创新、投资孵化,孵育了大量生态链企业,也为小米自身3C产品制造升级需求验证了大量新工艺新装备。

    多措并举激发场景创新

    很多城市已经把场景创新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北京市以场景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为主线,连续5年推进场景工作,带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互联网3.0等关键技术验证应用;安徽省以人工智能产业培育为导向,在全省部署场景创新开放工作;河北省聚焦机器人、氢能、先进算力等新兴产业,系统化推进场景创新工作。

    围绕推进场景创新开放,建议各地从以下四方面做好谋划。

    加强场景创新顶层谋划。将场景创新作为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路径,放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工作中统筹考虑。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与优势资源,系统谋划场景创新工作,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提出场景创新工作思路,统筹场景创新资源、明确重点方向、重点任务,构建全流程场景创新工作体系。创新组织模式,重视政企合作,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推动场景资源开放、供需合作对接,加速场景落地与组织实施,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

    定期发布场景清单。发布场景清单是各地推动场景创新工作的首要抓手。以场景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要重视围绕未来产业和前沿技术验证需求策划场景机会,锚定重点未来产业培育方向,如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类人机器人等,定期面向社会征集未来技术验证场景机会,通过打磨凝练形成场景清单,面向社会发布,为未来技术提供首试首用机会,加速推动特定领域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

    打造全产业链重大应用场景。聚焦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重大应用场景策划,围绕地方产业培育的真实需求,推动行业大企业开放场景机会。构建场景创新联合体,持续导入产业配套、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鼓励大企业与科技企业联合创新,以场景为纽带实现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速产业链创新发展。

    完善场景创新生态体系。组织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水平场景创新峰会,发布场景创新研究成果、场景清单、标杆案例,搭建场景供需对接平台,打造地方场景创新品牌。加强常态化场景对接路演活动、场景创新大赛、场景创新培训等相关场景促进活动的谋划与组织,激发全社会场景创新活力,为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供重要的平台与渠道,加速形成场景创新生态网络。

    (作者系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