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
老城改造让拉萨千年古街绽放活力

    【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 杨宇航

    “来之前我就做了攻略,大家都说这里是到拉萨必逛的地方。到了以后发现,这里的确‘好吃’‘好逛’‘好拍’,爱了!”8月4日,在西藏拉萨八廓街丹杰林路口,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女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在拉萨老城区核心地带,八廓街静静地铺展着它1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一以白墙黑窗为标志、风格独特的藏式建筑群,在岁月的洗礼下更显古朴与庄重。近年来,随着科技手段的深度介入,八廓街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成为拉萨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新典范,更让无数游客慕名前来,一睹这一网红打卡地的风采。

    巧用科技,留住古城人间烟火气

    走进八廓街,整洁的古巷、清晰的标识以及完善的公共设施,无一不彰显着拉萨对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精细规划。跨越千年岁月,八廓街传统风貌仍完整保留,这离不开当地政府对古城保护的重视和投入,更离不开科技手段的运用。

    对于八廓街的古城保护,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马扎·索南周扎提出了“三不变”的核心理念,即“保护古城,关键在于不变形、不变味、不变质。”“在修复建筑的同时,要保留古建筑的原本样貌,更要注重保留传统的居住方式和人文气息,让古城成为活的历史书。”他说。

    人间烟火气是保护八廓街人文气息的关键。而要保护好这一缕烟火气,就要让古城居民住的舒心。为此,自2012年起,拉萨市全面启动了老城区保护工程,力争做到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还能有效保护文化遗产。

    在对八廓街的保护过程中,拉萨始终坚持“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原则,避免盲目拆除与过度开发。为此,当地巧妙运用三维扫描、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为古建筑修缮提供精准数据支持,确保修缮工作科学精准推进。

    在此居住40年的居民嘎色在谈及生活变化时,言语中透露出满满的幸福感:“改造前大院里条件简陋,改造以后这里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了。”

    活化利用,共话民族团结一家亲

    活化利用是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八廓古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活化利用,将夏扎庄园改造为唐卡画院,让冲赛康驻藏大臣衙门重现生机,在古老的街区培育了新功能、新业态,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实现了深度融合。

    “先进技术在古城保护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提升了古建筑修缮质量,更确保了修缮工作的精准与高效。”八廓古城管委会规划管理局副局长肖有明说,安装监控设备和建立古建筑数据库等智能化管理手段,也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资料显示,西藏和平解放70余年来,国家已开展4次大规模古城保护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7.87亿元。这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居民居住环境,还保留了古城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如今,八廓街尝试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积极引入咖啡馆、书店、民宿等有着年轻气息的店铺。这种以人为本的活化利用方式,不仅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人民生活,还促进了古城文旅的发展与繁荣。

    今年54岁的八廓社区居民次成告诉记者:“每逢节日,八廓街都会热闹非凡,拉萨各族群众都会聚在这里,共享文化盛宴,感受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

    在八廓街周边,多民族群众共同居住的大小院落有百余个。大家共居一院,就像一家人一样。各民族文化在八廓街交相辉映、创新交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时时上演,让千年古街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5月,以八廓街为背景的大型话剧《八廓街北院》登上国家话剧院舞台,生动演绎了八廓街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今年5月,该剧在广西南宁上演,其后还在陕西咸阳、四川成都等地进行展演。八廓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佳话,正在广袤的神州大地广为传唱……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