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甘肃:一河清水送下游 两岸风光入画来
——守护母亲河,攻坚“几字弯”④
图为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汪顺陵/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颉满斌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处,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日,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黄河甘肃段现已实现 “一河清水送下游”。

    黄河“几字弯”甘肃段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等5市28个县,绝大部分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近年来,甘肃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碳汇、防风固沙、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总体思路,稳步推进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工作,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

    多管齐下 绿进沙退

    甘肃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甘肃省组织相关市县开展区域联防联治,统筹沙漠边缘与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协同治理,稳步提升林草植被盖度。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镇曾经是白银风沙危害最大、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方,也是腾格里沙漠南部生态屏障的最后缺口。如今,这里绿意涌动、生机勃勃。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白银市靠的是一个个尼龙沙障。

    “尼龙沙障固沙周期长。沙障里面种的梭梭树和柠条,可以固沙压沙,有效恢复植被。”白银市景泰县翠柳沟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护人员杨德飞说。

    除了尼龙沙障,一片片“锁边林”也能有效阻止沙漠扩张的步伐。“白银市在原有23公里省界林的基础上,于景泰县的甘蒙省界新栽了10公里的省界林,有效阻止了北部风沙对景泰县的侵蚀。”白银市景泰县治沙试验站站长屈登岱说。

    据介绍,白银市按照“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黄河绿洲”的思路,持续推进沿黄生态廊道、道路景观、农田林网等生态屏障建设。“十四五”以来,白银市完成国土绿化174.43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22.04万亩,完成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原修复14.75万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白银市在植绿治沙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为黄河“几字弯”甘肃段生态环境改善树立了标杆。与此同时,庆阳市也在积极行动。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庆阳市建立了三北六期工程建设任务数据库,绘制完成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庆阳市作战图,并结合全市各区域生态治理重点,完成了“一屏五区”重点项目建设布局。

    近日,记者走进庆阳市环县甜水镇高崾岘村的防沙治沙示范点,看到由林工组成的植绿小队正在查看幼苗生长情况。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生态脆弱区,为全国379个重点沙区县之一。作为甘肃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环县勇担主场责任,迅速掀起全县植绿治沙高潮,努力打造新时代西北地区“塞罕坝”。

    记者了解到,今年,环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了全县三北工程六期项目总任务237万亩的具体目标任务,其中造林132万亩、种草105万亩。“目前,环县已完成规划编制建设任务154万亩(不含新造林管护),其中人工造林40万亩、种草20万亩、中幼林抚育5万亩、退化林修复24万亩、退化草原改良65万亩,全面构建起毛乌素沙地南缘绿色生态屏障。”环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梁清君说。

    记者来到环县田佛山治理示范点,这里是环县三北工程六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看到,现场早已栽下成片的油松幼苗,目之所及尽是绿色。目前,田佛山治理示范点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治理模式,已栽植油松、樟子松、云杉、山杏、山桃等树种333万株,建设面积达4.5万亩。

    治山理水 修复生态

    甘肃省定西市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黄河上游支流洮河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来到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镇,超10万亩的林带像一条巨龙盘桓在山峦上,成为守护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近年来,面对水土流失面积占市域总面积85.3%的恶劣情况,定西市打响了以兴修梯田、小流域综合治理、植树造林为主的治山理水“大会战”。

    “我们在渭河以北、黄土高原区和洮河沿岸,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林草、梯田等坡面治理和淤地坝、谷坊等拦蓄工程,构筑起阻止泥沙流入黄河的坚固防线。”定西市水保站总负责人张谦介绍,目前,定西市有600万亩林地、650万亩草地、800多万亩梯田、410个淤地坝、38万处小型拦蓄工程,每年可拦截3700多万吨泥沙流入黄河河道。

    据了解,定西市坚持立体施策、科学施策、精准施策,抓细抓实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等重大任务,高标准建设黄河生态廊道。如今,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挂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围裙子”、沟底打坝“穿靴子”,成为定西治理黄土高原的“绿色密码”。

    洮河水量充沛,水清见底。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与陇中相隔“千山万壑”。2021年,伴随着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通水,引洮工程全线建成。惠及甘肃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引洮梦终于实现。

    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万亩马铃薯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灌溉示范基地,数万亩旱作梯田错落有致;农户正在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将水和肥料精准滴灌到马铃薯的根部……据介绍,引洮工程跨流域调水为定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三北工程、推动国土绿化、加快草原修复治理提供了水源保障。

    目前,随着多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的陆续实施,陇中等地的皲裂“皮肤”正在加速修复。

    智慧监管 改善水质

    走进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两岸的水源涵养林郁郁葱葱,构筑起一道守护水源地的绿色屏障。很难想象,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撂荒地、垃圾沟。

    近年来,兰州启动水源地保护一、二期工程,实施了涵养林建设、河道修复等工程,提高了保护区风险抵抗能力,最大限度削减进入黄河的污染源。

    近日,西北最大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对外开放。这里集污水处理与生态景观于一体。市民在感受鸟语花香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探究污水变清水的奥秘。

    2019年以来,兰州投资46亿元完成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扩容改造工作。经过提标扩容改造,4座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由60万吨提高到90万吨,排放标准从一级B提升到一级A。

    在兰州市西固区钟家河西沙大桥附近,记者看到了一座正在试运行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据了解,黄河兰州段全长约150.7公里,精准掌握水质情况至关重要。为此,兰州市率先启动智慧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管理监测建设项目,增设19座水质自动监测站、250余套视频监控系统,覆盖黄河流域兰州段13.1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我们的项目可以发挥精准溯源、快速锁定污染源的功能,能够有效保障黄河水体健康。”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钟晓强告诉记者,目前兰州市黄河监管大数据平台正在开发建设,19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已全部建设完成并开始试运行。

    记者了解到,2023年兰州市地表水5个国控、5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百分之百,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稳定保持在Ⅰ类,实现了“一河清水送下游”。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