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7月22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其他科研单位合作,揭示了大豆孢囊线虫通过分泌几丁质水解酶水解共生信号因子以破坏微生物—植物共生关系的分子机制,并设计了该几丁质水解酶的抑制剂,提出了防治孢囊线虫的新策略。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微生物》上。
孢囊线虫是危害极为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会抑制固氮根瘤菌、促进植物吸收磷和水分的菌根真菌等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孢囊线虫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豆感染孢囊线虫,会使根瘤菌结瘤减少、固氮作用能力减弱,大豆产量显著下降,还会使菌根真菌的菌根减少,严重影响植物对磷的吸收。孢囊线虫为什么能拮抗这些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成为该领域长期未解决的科学难题。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杨青告诉记者,团队研究发现,孢囊线虫通过亚腹食道腺分泌几丁质水解酶,可以快速降解微生物与植物共生所必需的共生信号因子——脂质几丁寡糖和几丁寡糖,从而阻断共生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
团队进一步设计开发了一种对几丁质水解酶具有专一性的抑制剂。这种抑制剂能够解除孢囊线虫对根瘤菌、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的拮抗作用,一方面可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增加产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孢囊线虫对植物的危害。
“本研究揭示了孢囊线虫阻碍微生物共生体建立的分子机制,并提供了一种小分子解决方案,为防治孢囊线虫危害提供了新思路。”杨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