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疆洛浦县奋斗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鸭舍一角。 新华社记者 丁磊摄 |
◎本报记者 张 晔 实习生 胡泽妍
如今,鸭子已经成为中国人餐桌上重要的肉制品。据统计,我国肉鸭的年出栏量已超过40亿只,鸭子成为我国肉类产品的第三大来源。但长期以来,鸭用疫苗品种不全,特别是多种新发疫病仍无疫苗可用,成为制约我国养鸭业发展的短板。
近日,记者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兽医研究所水禽疫病防控创新团队经过十余年持续攻关,成功研制出3种用于鸭病防控的疫苗,并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这些疫苗现已在全国养鸭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瞄准养鸭业疫苗缺口
尽管中国肉鸭生产量占全球70%以上,但相比鸡和猪,家鸭养殖历史短、研究起步晚。西方国家鸭类养殖量少,在鸭用疫苗的研发上基本没有投入,可供我国参考的疫苗产品也少。这些因素造成国内鸭用疫苗产品长时间短缺。
随着我国肉鸭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疫病的发生情况日趋复杂。肉鸭养殖出现老病反复、新病不断、多病原混合感染频发等现象。因此,鸭用疫苗短缺成为当前我国养鸭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家禽和野鸟中广泛流行,严重威胁我国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禽疫病防控创新团队负责人、研究员刘青涛介绍,此前,在我国应用的H9N2灭活疫苗主要用于鸡,鸭用疫苗缺乏。为此,该团队针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鸭群中的流行情况开展了系统调查,并对其流行和基因演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一株对鸭呈现高免疫原性的疫苗候选毒株。随后,团队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动物感染与发病模型,成功研制了国际上首个鸭用H9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该疫苗免疫原性好、免疫保护谱广。在经过疫苗制造规程和标准检验后,团队对研究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并申请临床试验批件。疫苗成功获得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并在7家动物保健品企业实现了转化和推广应用。
更多新型疫苗实现产业化
肝炎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传染性疾病。其实,不仅人会得肝炎,鸭子也会得。由于致死率较高,鸭肝炎病毒已成为当前对我国养鸭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
“在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主要为鸭甲肝病毒1型和3型,对雏鸭的致死率高达90%以上。”刘青涛介绍,他们通过技术攻关,在世界上首次解决了鸭肝炎病毒冷冻干燥保存的技术难题,针对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率先成功研制活疫苗。该疫苗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并实现转化。
此外,面对近年来在我国大规模暴发的鸭甲肝病毒3型情况,团队快速研制成功活疫苗,并于2017年获得国家新兽药临床试验批件。目前,该疫苗已进入新兽药注册申报阶段。
对于肉鸭养殖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两种细菌性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团队基于充分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成功研制出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
这种二联灭活疫苗生产用菌株为当前鸭群中的优势流行菌株,通过采用高密度罐体发酵技术进行抗原生产,抗原含量高、免疫原性好。接种一针该疫苗可预防两种疫病,对鸭疫里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攻毒保护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此外,团队还通过病毒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以及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评价,成功研制了鸭禽流感(H9亚型)、坦布苏二联灭活疫苗。目前该疫苗已完成临床试验评价。这些新型鸭用疫苗丰富了鸭细菌性疫病的免疫防控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