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金 凤
当一所高校、一座城联袂众多行业龙头企业,面向航空航天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书写出何种画卷?
6月29日,在第二届航空航天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中,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概念验证中心等5个公共服务平台揭牌、“航空器分离式应急数据记录系统”等3项产业合作项目签约、直升机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签约……
促成这十几个项目落地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与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共建的南航国际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3年来,创新港依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才资源及与众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六合区引入一批航空航天产业关联项目,集聚各类高端人才150余名。
面向产业需求协同攻关
此次参与合作的各方,实力不凡。其中既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科研单位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也有行业龙头企业。
“此次签约的航空器分离式应急飞行数据记录系统,着力通过黑匣子的自主研发,为低空飞行安全保障、直升机应急救生、空中投送技术等产业需求提供科技支撑。”创新港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田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未来,南航将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项目落地创新港后,六合区还将给予运行经费和设备经费支持。
联袂研究机构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同时,南航也试图为航空航天产业链赋能。此次签约的江苏省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成立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将与南航在数控机床、复合材料方面开展联合研发。
南航带动创新链、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探索,与南京市、六合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布局遥相呼应。
2023年,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超过600亿元,增幅超过30%。
创新港所在的六合区,是南京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航空航天产业的重点板块。“航空航天作为六合重点谋划的未来产业,将聚焦通用整机、大飞机配套、航发、高端装备制造、航天和低空经济六大领域重点发展。”六合区区长董涵说。
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初显
随着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AGV小车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车间。如果AGV小车也能搭载机器人及时“转场”到不同的工序环节,将提高生产效率,但如何摆脱电缆,同时给AGV和机器人移动供电是技术难题。
“南航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有技术积累,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国轩电池听说后很感兴趣,于是有了这次合作。”田威说,此次签约的南航-南京国轩高科校企联合实验室,便是创新港科研团队成果转化应用的探索。
在创新港,一批科研成果经过工程化验证和产业化推广,已经孵化为研究所或者企业。
“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团队入驻创新港后,利用机器人精度补偿技术,将机器人加工定位精度提高5倍,目前已经应用于航天器舱体结构的装配、制造中。”田威介绍,该团队还在创新港成立了高精度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研究所,探索国产化高精度机器人、大负载人机协作、多机器人协同等前沿技术。而创新港孵化的生产加工芯片散热材料的公司—南京瑞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三轮融资。
3年多来,创新港致力打造高端人才引育高地、科技创新创业港湾、体制机制探索特区,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初显,已引入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8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引进培育73个人才和产业化项目,不断推动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新港将不断增强高质量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供给,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赋能新兴产业发展。”南航校长姜斌说。
创新平台搭建、创新活力奔涌,也让南京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未来可期。南京市副市长吴炜表示,下一步,希望与南航及龙头企业继续深化交流合作,积极抢占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赛道,通过合力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合力引聚一批头部企业、合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谋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