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盖伦)5月30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一天即6月7日,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将继续举办,讨论并展示文物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介绍,论坛将围绕文物的“防、保、研、管、用”等典型应用场景,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等多角度进行交流研讨。
罗静介绍,在文物科技领域,我国已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比如,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围绕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国特色文物保护技术创新体系需求,重点针对贝叶经、出土饱水象牙、古籍与近现代纸质文献、海洋出水陶瓷文物等,开展文物劣化机理、保护材料与工艺研发及应用示范。在文物资源管理与风险防控方面,围绕构建符合我国文物特点的资源管理与风险防控科技支撑体系需求,针对土遗址、砖石质古塔、木结构古塔、桥梁文物、皮革制文物等,开展风险防控和预防性保护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探索。在文物传承利用与场景创新方面,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的需求,重点开展文物资源数字化、文物数字资源快速高效采集管理与利用、智慧博物馆等方面研究。
罗静透露,本届论坛将安排16个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金属物料产地溯源、遥感考古探测技术、文物高光谱分析技术、文物知识图谱等多个方向。
罗静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文物科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文物科技,激发全社会参与文物科技创新的热情与活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