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让创新成果从“书柜”进入“货柜”
——合肥新站高新区推行“上市公司+大院大所+硬科技企业”发展模式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本报记者 洪敬谱  吴长锋

    记者近日来到安徽合肥新站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新站区”),看见一辆无人化电动环卫车正在执行清扫保洁指令。“改造过的环卫车让作业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了,运营安全风险则降低了。”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旅环境”)副总经理于晓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辆无人化电动环卫车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为劲旅环境研发改造的。

    合肥新站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斌表示,近年来,合肥新站区积极推行“上市公司+大院大所+硬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在技术赋能产品升级等领域实现新突破,让创新成果从科研院所的“书柜”转化到企业应用的“货柜”。

    让上市公司与高校院所“双向奔赴”

    3月26日,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与劲旅环境共建的“电动环卫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推动了高校院所与上市企业的“双向奔赴”。

    劲旅环境利用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的技术人才和高端设备,对环卫车辆进行研发升级;后者则结合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利用前者的制造能力,为其提供实验所需的样件,加速成果落地。

    “通过合作,我们提高了对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的理解和认知。”劲旅环境总工程师郑磊说。

    近年来,合肥新站区不断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构建“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

    王斌说:“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加强龙头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链,促使双方能够在技术赋能产品升级、市场拓展场景共享等方面实现突破。”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也与安徽省内高校院所紧密联系,形成了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从而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京东方公共事务部经理孙卉分享了一个例子:“我们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微米级控光叠屏液晶显示器,目前已在国内知名终端品牌得到应用。”

    如今,在合肥新站区,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多家重点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携手,正在各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

    将科创载体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

    近年来,合肥新站区联合大院大所多措并举,举办“科创硬核”论坛等交流活动,成立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育一批硬核科技型企业落户,有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5月13日,2024“科创硬核”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论坛在合肥新站区举行。论坛现场,3个重要机构同时揭牌——“天都—北航”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自旋芯片研发与制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北航科技孵化园。

    其中,“天都—北航”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旨在推进深空科学“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致力于建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深空探测领域研究机构和人才中心。

    作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之一,自旋芯片研发与制造实验室则力求在下一代存储器设计、关键制造装备以及核心制造工艺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此次揭牌成立的合肥北航科技孵化园,引进培育一批硬核科技型企业落户,不断拓展产业合作生态圈,为北航硬核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物理承载空间。

    合肥新站区与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的紧密合作,在电磁安全、无人驾驶和集成电路等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场“科创硬核”论坛交流活动,累计对接了50余家企业,涉及近30个项目,并成功招引孵化了5家企业。

    2023年,合肥新站区技术合同交易额112亿元,同比增长76%;科技成果登记325项,同比增长25%,新引进院士团队项目3个,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合肥新站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卫东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携手科研院所攻关前沿技术、壮大新兴产业、引育高端人才,真正将科创载体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增添新动能。”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