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赓续千年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王禹涵

    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陕西自然博物馆、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等123家博物馆入围。2024年度“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和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获奖名单也于当日揭晓。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一座座博物馆,以研究回答着公众关于历史的叩问,用教育支撑着我们对于智慧的追求。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致力推动建设一个更为自觉、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世界。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内首个全景展现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的专题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主会场活动重头戏的“秦汉文明系列展览”也于同日正式揭幕,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与“大美中国——秦汉文明专题展”。

    秦汉文明系列展览跳出惯有的以时间为序的展陈方式,以“大历史+小专题”主辅两条线的叙事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奠基作用。主题展以“‘制’启华夏”开篇,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奠基等方面,讲述了秦汉文明的成就和作用,其中还特别设置了“动能——科技成果的助力”板块,从科技视角出发叙述了秦汉时期的科技创造力和创新力。最后,展览以“中国大宁”结尾,呼应并点明了展览主题。

    融合中外技艺的汉代古船、用于调兵遣将的兵符杜虎符、见证丝路繁华的鎏金铜蚕……秦汉文明系列展览共展出文物700余件(组),大部分展品均为首次亮相。“将秦汉文明置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视角之下,通过文物讲好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引导观众坚定文化自信。”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

    现代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

    记者获悉,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5000万人次。“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重磅大展、研学活动、精品文创等层出不穷,成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全国各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互动的桥梁。北京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与博物馆之城建设举办了“北京博物馆月”、江苏策划了主题为“博·览”“博·学”“博·雅”的三大系列百项特色活动……

    此外,各地博物馆还开展了专题展览、流动展览、文化讲座、文创发布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以及数字展览、网络直播、文博知识网络竞答等特色活动,向不同观众群体提供全覆盖、定制式的丰富文化活动,为国际博物馆日添彩。

    “要优化体系布局、加强研究和展示、强化教育功能、扩大开放交流。”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表示,国家文物局将统筹推进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的博物馆建设,构建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馆体系。

    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2023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一级博物馆总数达到327家,2023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2.9亿人次。

    此次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博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在主论坛、青年论坛、策展人论坛和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四个会场争鸣论道。当晚,千余名游客还体验了一场融合游园、展演、体验、数字科技为一体的“千年秦汉、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活动。

    记者了解到,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了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活动,举行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集中授牌仪式,并宣布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在北京举办。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