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
◎本报记者 梁 乐
清晨,一辆辆满载新鲜饲草的卡车,驶入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吐外特乡的一处养殖基地。一把把翠绿的饲草陆续投进食槽,成为牲畜的“可口饭菜”。“这种饲草水分足、营养丰富,而且7天就能长成,还不用土。”和田丰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红琴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起,养殖基地就一直在使用这种新型饲草,育肥效果非常好。”
无土栽培,7天长成,真有这么“神奇”的饲草?记者5月11日来到墨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探寻答案。
走进新疆紫晶川梭高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墨玉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记者发现新型饲草就“藏”在一幢幢集装箱式的小型工厂里。基地目前一条生产线上共有7个种草箱,每天可产出8至10吨新鲜饲草,可同时供养3000只羊。
打开箱体厚重的门板,一股清香扑面而来,9层生长架上的饲草郁郁葱葱。“这是我们的智能种草箱,外表普通,内里可都是‘高科技’。”基地负责人王军锋介绍,他们将饲草培育基质铺在种植盘上,然后送入密闭种植箱中,再通过LED光源照射和喷淋营养液,7天后就可以收获新鲜饲草。
与传统的种植方法不同,这种智能化的植物工厂不占用耕地,节水且不受季节限制。植物工厂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组合了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多种生长条件及各类营养元素,集成硬件开发、配方工艺、信息技术等精准栽培的系统工艺,可高效生产新鲜营养可调整型饲草。
“我刚来的时候不相信,箱子里还能长出草?现在我已经在这里上班半年多了,亲身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墨玉县萨依巴格乡英巴格村村民阿卜杜凯玉木·图尔荪托合提说。目前他负责晒种子、洗种子、投料等基础工作。
在这个植物工厂,共有10多名当地青壮年从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古再丽努尔·伊米尔是一名技术员,主要负责饲草智能化操作,并定期前往养殖场查看牲畜生长情况。“以前我们这边的牛羊冬天都吃干草。现在有了新技术,一年四季都可以产出新鲜饲草,对养殖业发展来说,具有变革性的意义。”她说。
“现在饲草是基本够用,但随着我们种群扩繁不断增加,对饲草的需求量也更大。”有着近20年养殖经验的郭红琴未雨绸缪,最近正忙着与新疆紫晶川梭高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泽对接,希望植物工厂能扩大规模提升产能。
“墨玉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土地和水资源紧缺,大面积种植饲草条件受限。而我们的智能种草箱重大装备,可以用工厂化的方式,解决区域内限制畜牧业发展的饲草难题。”张世泽告诉记者,通过工厂化生产新型饲草,可节约99%以上的水资源,土地替代率可达到2000倍以上,“目前我们已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和墨玉县建立生产基地,并辐射到周边养殖场和养殖大户。”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自治区优质饲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张博表示,饲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种好草、养好畜”已成为当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型饲料能提高牲畜粗饲料的采食率和消化率,有助于牲畜育肥、产奶,目前已在南北疆各地得以推广。
“未来,我们力争把墨玉基地的生产线增加到4条,日产量增加到30到40吨,最大可满足12000只肉羊饲草供应,有力促进当地畜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乡村振兴。”张世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