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
◎本报记者 赵汉斌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象姥爷”熊朝永远近闻名。目前,他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的兽医师。
工作19年来,熊朝永屡屡成功救助病重离群、受伤、受困的野生亚洲象,投身于亚洲象的科学繁育事业。他应用先进技术对200余头野生亚洲象展开动态观测,积累了大量野象生活行为和生境改善的一手数据,为研究这种陆生旗舰物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入选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全国“最美职工”。
从“象爸爸”升为“象姥爷”
“我非常喜欢大象,也热爱这份工作。”熊朝永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熊朝永“象姥爷”的身份,是几年前由“象爸爸”荣升而来的。
19年前,巡护员在保护区丛林中发现一头腿部严重受伤的小亚洲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迅速成立营救专案组展开施救,受伤的小亚洲象被送到西双版纳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在救治过程中,这头被取名为“然然”的小象,竟不解人意,把主治兽医“打”进了医院。这时急需一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接续救治照料“然然”。有大象饲养经验的熊朝永挑起了这一重担。熊朝永一边观察,一边安抚“然然”的情绪,慢慢解开拴在她腿上的铁链。
悉心照料、精心治疗,24小时陪伴。熊朝永把床搭到了“然然”身边,日复一日。聪明的“然然”,不仅能听懂熊朝永的轻言细语,还会静静地享受熊朝永用吉他弹奏的音乐。康复中,“然然”认下了这个“爸爸”,还和“爸爸”成了形影不离的玩伴。
2019年9月23日,成年的“然然”生下一头小象,取名“景景”,熊朝永由此升格为“姥爷”。“景景”是熊朝永所在中心繁育的第一头小亚洲象。如今4岁的“外孙女”,活泼健康,还在吃母乳。每每见到“姥爷”,都要贴身撒个娇。
熊朝永救护和照应过的,不只是“然然”母女。为救助打斗中重伤野生公象“昆六”,他差点遇险。他和同事还救助过误食曼陀罗花中毒濒危的小象“羊妞”。去年3月,他们又在勐腊县救助了一头掉进泥塘的小象。
科技助力野象保护与繁育
随着工作重心转移,熊朝永需要照顾更多亚洲象。在他的心中,每一头野生亚洲象,都是雨林的宝贝。
近两年来,熊朝永和同事操控无人机、红外相机,应用卫星数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野象的干扰,让观测200多头野象的工作更精准高效。空天人立体巡护,为野象保护与繁育研究提供第一手检材和数据。
“我们发现,近两年野生亚洲象种群间的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这是好事。”熊朝永向记者介绍,曾北迁的短鼻象家族、“然然”原生家族等,相互有了群间基因交流,这有利于种群的可持续繁育。前不久,他们观测到常年在野象谷附近活动的几个象群,新添了6头幼象。
救护野生亚洲象,长期缺乏诊断和科学用药的依据;深入研究,又充满风险与挑战。几年来,熊朝永和同事采集健康象群不同个体的血液、尿液,与病理情况下的数据作比对分析,找出规律,从而建起亚洲象血液生化数据库。
利用这个数据库,最近,熊朝永还有了为亚洲象当“媒人”的心思。
“我们正在探索母象的孕激素检测,精准分析检材信息,并用这些数据提高母象交配和自然怀孕的成功率。”熊朝永说,科学救助保护亚洲象任重而道远。只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增长,保护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