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星
宛如创新的种子破土而出,酷似银色“三叶草”的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在北京的春天里熠熠生辉。
4月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作为中关村论坛年会的永久会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让前来参会的四海宾朋眼前一亮。
远远望去,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东侧的一汪水池将“三叶草”的拱形设计映衬得如水上明珠,外延模仿草叶自然伏地的样子,从屋顶流畅过渡到地面,给人以回归自然的舒畅感。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场馆整体绿化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屋顶的草坪达1.6万平方米。沿草中小径而上,就能抵达屋顶,真正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心东北侧还保留着古树以及下沉庭院,无声地讲述着科技支撑绿色发展的故事……
满眼翠绿的背后,是对光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在各类降碳技术的支持下,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碳排放强度比一般公共建筑低50%以上。此外,通过透水铺面、调蓄池等设施建设,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能够最大限度地回用雨水,实现自然水源的充分利用。
感念自然之美、打开科技之门,科技与自然的交相辉映正应了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主题——“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走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科技感扑面而来。迎接人们的是会眨眼、会打手势、听得懂外文的人形机器人“小七”。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用带着各种口音的语言提出各类不同问题,“小七”都能一一给出解答。
在“小七”旁边,另一个机器人——中关村论坛年会吉祥物“小关”的形象更加洒脱。它不拘泥于“人形”,而是呈现在空中。通过裸眼3D技术,游客只需用手指“凭空”比划,无须触碰任何电子平板,就可以给“小关”下达指令。
指令如何“凭空”传给机器人处理器?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任鹏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触屏通过电容等途径传递电子信号,而隔空控制的关键是单边红外传感器,它根据红外传感和算法,测算手指在空中的点选位置,以此做到精准识别、控制。
“小关”是首款裸眼3D-AIGC机器人,也是为中关村论坛量身定制的机器人。突破了平板触屏限制的它,未来应用场景有很多。比如医生在外科手术时,无须接触面板就可以通过3D投影进行控制。
科幻电影里以虚拟人参加会议的桥段,也在此次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变成现实。“这是一个中关村论坛的元宇宙永久会址,你可以通过手机创建形象,上传照片后会形成一个虚拟的你,进入不同的会场参会。”技术支持单位网易瑶台商务总监林贝拉为记者现场演示了元宇宙会场的打卡、互动等新体验,“进入会场的人也可以参与互动,当前的屏幕与多个参会者都是实时共享的,还能互相聊天,宛如置身于现场参会。”
科技依自然而生,自然因科技更盛。从中国硅谷到世界的中关村,在摘下无数科技创新的硕果之后,科技探索的意义在这里愈发明晰。正如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大会报告中所言,中关村一定会变成世界的中关村,对整个世界的贡献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