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程师】
◎本报记者 矫 阳
1985年,中国中车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军刚刚22岁,从长沙铁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去报到时,他从老家湖南衡阳乘坐时速40—50公里的火车,1600公里的路程颠簸了两天两夜才到。
此后近40年,中国铁路速度不断跃升——时速从几十公里“巨变”到350公里,王军一直亲历并参与其中。
不久前,王军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他所在的复兴号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团队同时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王军正向着时速400公里的更高速度不断追逐。
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要迎难而上
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总体要求,拟在时速160公里既有铁路线开行时速250公里高速列车,并要求与新建高铁专线互联互通。
高速动车组集成了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等多种技术门类。从事铁路机车车辆设计的王军深知,引进技术和产品只是第一步,掌握核心技术继而实现国产化才是关键,这个过程需要跨越万水千山。
彼时,一个难关横亘在王军团队眼前。
按引进原型车设计,高速动车需采用大断面轻量化铝合金材料,而当时国内根本没有符合这种标准的铝材。“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王军说,他与团队遍寻国内厂家,派驻技术人员联合攻关,通过多次试错和实验,硬是用3年时间制造出符合标准的铝材。
2006年,他主持研制的国产化CRH2型“和谐号”动车组,在既有铁路和客运专线同时实现商业化运营,成为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军,支撑我国进入高铁时代。
不仅要掌握高速技术,更要造高品质动车
2008年,继完成CRH2型动车组任务后,王军又带领团队投入新一代CRH380A动车组自主研制中。历经2年8个月的大规模科学试验,于2010年12月3日创造出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时速486.1公里。
喜悦之余,时任中车四方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王军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铁线路环境复杂,高速列车要长时间、长距离、跨工况运行,安全可靠是首位。“不仅要掌握高速列车核心技术,更要制造高品质产品。采用技术+产业双元驱动,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王军说,在他的带领下,中车四方创建出一整套高质量管理规范,并培育锻造出一批大国工匠。
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关系到高铁能否跑得又快又稳,而定位臂则是转向架的核心部位。在高速运行状态下,定位臂的接触面要承受重达30吨的冲击力。因为精度要求极高,定位臂经机器粗加工后,需在0.05毫米空间用手工研磨。
中车四方技术工人发明的“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完成了这一精雕细琢。
一列动车组有4万多个零部件,涉及钢铁、铝材、电子电器、信息系统、精密仪器等10多个行业。“这样的高质量追求及大国工匠精神,令国产动车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王军说。
凭借多年的技术与管理创新经验,在深入研究高速列车谱系特征及适应性技术后,王军提出了“按需定制、高效设计、柔性制造”的高速列车谱系化制造方法。
依托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王军团队以高效、低成本研发谱系高速列车为目标,建立起以高速列车快速设计、虚拟可视化、快速工艺文件生成及试验验证等八大子系统为核心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平台。
追逐更高速度的步伐仍在持续。王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时速400公里的复兴号正紧锣密鼓地研发。“在时速350公里设计标准既有铁路线上,奔跑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动车,同时保持能耗、噪声、制动距离等参数不变,这将是一项更伟大的创新。”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