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通道】
◎本报记者 王迎霞 符晓波 韩 荣 陈汝健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当前关键是要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真正打通社会资金循环的‘任督’二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坦言。
3月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李云泽与来自海关总署、国家知识产权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的主要负责人站在镜头前,回应社会各界关切,畅谈创新驱动发展。
现场传来好消息
“据最新统计,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延续了向好态势,实现了‘开门红’。”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一上场,就给现场记者带来了好消息。
今年1、2月份,我国进出口额达到了6.6万亿元,增长8.7%,其中出口增长10.3%,比上一个历史高点2022年的同期增加了近4300亿元。
俞建华表示,过去一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在规模、质量上都取得亮眼成绩,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动汽车、文创产品、美妆等在国外火爆出圈。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尤其主要金融机构经营稳健,金融安全的基本盘非常稳固。”李云泽说。
李云泽介绍,近几年国家不断优化金融供给,为助力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持续扩大,北到漠河,南到三沙,实现了“乡乡有网点、村村通服务”。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达成开放许可1.7万多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
科技支撑是关键
记者注意到,科技手段的运用与创新生态的营造,有力地支撑了民生改善。
近两年,有人从境外通过不同渠道携带甲虫、蜈蚣等“异宠”入境,威胁我国生物安全。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关通过大数据模型绘制了3000多幅“异宠”图片,构建三维仿真数据库,同时研发应用智能审图技术让机器自动识别,大大提升了查获率,仅去年就查获“异宠”4.4万只。
类似的先进做法,海关已在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为监管找到了有效解决方案,力促全球贸易更加通畅、更加便利、更加安全。
“企业都非常关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申长雨表示。
2023年,中央推进新一轮知识产权的机构改革,出台专利法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打出一套知识产权领域的组合拳,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申长雨表示,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去年国家技术合同成交额有较快增长,这里边包含不少专利技术。”
塑造发展新动能
部长们既谈成绩,也谈问题,更谈对策。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专门印发文件,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我们正在积极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李云泽说。
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全力支持绿色发展,全力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积极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将全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推进一对多开放许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专利转化效率。”申长雨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起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坚决做到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平等保护。
俞建华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智慧海关的意义十分重大,这既事关海关,也事关全局。
“我们打算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政策上再加力,二是服务再提升。”在俞建华看来,打造智慧海关最终目标就是变“四处撒网”为“精准出击”,变“大海捞针”为“瓮中捉鳖”,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让守法企业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