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9日 星期一
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宝清粮”
——黑龙江省宝清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乡村行 看振兴】

◎本报记者 李丽云  实习记者 朱 虹

    “黑土地不会负你。你投入的心思越多,产量就会越高。”日前,黑龙江省宝清县青原镇卫东村本东屯农民谢长江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他选择种植了经过科学育种的“垦农34”。这一被誉为“金豆王”的大豆品种,让他每公顷多收了2500斤豆子。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谢长江科学种田,投资少了,产量高了。

    多年来,宝清县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乡村振兴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注重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广标准化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深入挖掘粮食单产提升潜力,连续17年获得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2023年,宝清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35万亩,全县粮食产量突破50亿斤,实现了“二十连丰”。

    做强粮食“芯片” 让丰产赢在起跑线

    “要让一个新品种,在广袤黑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并不是容易的事。”宝清县丰收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艳萍说。一直以来,她都想为黑土地“打造”高密度品种。2018年,她以技术转让的形式从科研院所“领养”了“垦农34”。

    任艳萍带领科研团队在培育中发现,只要给种子穿上一层“衣服”后种植,就会提升大豆的抗病能力,促进出苗整齐性,让丰产赢在起跑线上。抓苗就等于抓住了春天的机会。任艳萍在政府支持下,购买了大豆种子包衣机,助力提升大豆的单产水平。

    经过团队多年悉心培育,“垦农34”的巨大潜力释放在黑土地上。每到秋收季,一排排随风摇曳的豆荚像是金黄色的“铃铛”,个个颗粒饱满。

    2022年,“垦农34”单产量在黑龙江省大豆品种中排名第一,获得“金豆王”称号。2023年,“垦农34”每公顷产量破万,达到10052斤。选择种植“垦农34”的农户越来越多,推广面积已达450万亩。

    如今,在宝清县,农业科技公司参加全国种粮竞赛的“百亩方千亩片”遍布在道路两侧,家家铆足劲通过高科技提升粮食产量。这不仅是科研企业的竞赛场,也成为科技赋农的展示田。“想要丰收,不仅会种地还要‘慧种地’。”谢长江说。

    除“垦农34”,宝清县还研发了“双宝”“双豆”系列大豆品种13个,培育优质水稻品系12个。目前,宝清县从源头上实现良种覆盖率100%,实现增产3%以上。

    强化科技支撑 确保多种粮、种好粮

    秸秆还田是保护黑土地的重要举措,但黑龙江平均气温低、还田技术粗糙等因素导致水稻秸秆处理难、利用率不高,一般秸秆3—5年才能完全腐解。对此,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创新研发了寒地水稻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该中心助理研究员曹正男介绍:“这一技术可让秸秆腐解70%,既保护了黑土地,又增强了植株抗倒伏能力。”

    目前,该技术已累计示范推广40万亩。与常规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的土地亩产平均提高5%,节本增效100元/亩。“采用这个技术后,不但少用了农药化肥,而且还不用打虫药。我那500多亩地再不用砍大草了,投资还节省了10%。”水稻种植户孔立新说。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的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等指标。该中心研究员于涵告诉记者:“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通过科学分析土壤成分并结合农作物生长特点而制定的施肥方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在宝清县全面推广。采用合理轮作、秋翻整地、精量播种、全程机械化等组装配套技术模式,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灾害损失,可实现增产3%以上。”

    宝清县还建立了黑土耕地保护科研、教学、推广、监测、数字体系,为测土配方施肥、肥料质量检测、土壤肥力监测和农业环境监测等提供科技支撑。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也助力农民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宝清县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8.82%,人工智能、航化作业、大垄栽培等先进适用农机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粮食增产1.5%以上。

    “2024年,宝清县将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全面提升粮食产出能力,确保产得出、供得好、保得稳。筑牢‘压舱石’,守好‘米袋子’,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宝清粮’。”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副县长胡锋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