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开新局】
◎本报记者 王迎霞
对于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新来说,2月1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在2024年宁夏科技工作会议上,他作为交流发言的5位代表之一,把国企科技创新经验讲给全区同仁听。
“到‘十四五’末,我们力争建成世界一流钽铌铍和稀有金属材料科研生产基地,成为宁夏新材料板块的重要支撑力量。”王东新豪情满怀地说。
过去的一年,宁夏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科技创新亮点纷呈。踏上新征程,科技工作者将保持这种负重拼搏的势头,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再攀高峰。
让企业当主角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学习标兵”,是有真本事的。
2023年,企业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科改示范行动,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科改示范标杆企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净利润2.7亿元,经营业绩创建厂58年最好水平,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究其原因,王东新向记者亮出企业4张“好牌”——坚持创新引领、促进成果产出、加强平台建设、打造人才高地。“在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全年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2%。”王东新说。
科技强,企业就强。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是宁夏切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缩影。
去年,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79.38亿元,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8位、沿黄省区第1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7%,居全国第18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45家,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企业强,经济就强。2023年,宁夏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共登记科技成果1249项、技术合同414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0.5亿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55.7%、15.4%、17.9%,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达到99.41分,排名全国第2位。
给创新布全局
突破氮化铝粉体、基板、结构件、功能器件全产业链量产关键技术;研制出世界最大的10米超大采高智能刮板输送成套装备;全球最大工业级铸造砂型3D打印机获“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400万吨煤制油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团队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创新系统布局达到了新高度,创新生态涵养才能取得新突破。
宁夏出台《关于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自治区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政策措施,修订《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构建了3个系列12个类别的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区外科技合作主体拓展至11个省市、14个高校院所。
数据显示,宁夏2023年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增幅居全国第8位,为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去年年底,宁夏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首次发现作物主效耐碱基因,相关科技成果入选2023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这是该校首次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在《科学》杂志刊发论文,实现了科研工作历史性突破。
“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不断探索更好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和创新人才培育主阵地作用的有效方式,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宁夏大学副校长李学斌表示。
为未来绘蓝图
讲到科技创新成果时,宁夏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徐龙指出,全区科技创新基础仍需夯实、投入仍需提升、活力仍需激发。新年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人绘就出了一幅力争实现“两个高于”目标、确保实现“四个一百”目标、全面完成九项具体目标的蓝图。
宁夏将全力推动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实现较快增长,力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全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左右,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力培育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科技合作项目数均在100项左右。
另外,全区将组建一批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新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组建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吸引更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区外科技人员,推动全区研发人员数量实现新突破,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登记科技成果数量实现新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再上新台阶。
“全区上下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徐龙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切实在强化投入、完善体系、培育主体、引育人才、提升能力、注重绩效上协同发力,全力推动科技投入水平、科技创新水平、科技贡献水平加快提升。